编外妈妈——追记湖南张家界市首届道德模范伍友妹

覃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28 11:18:5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覃盟

在茫茫苍苍的武陵山腹地张家界市永定区 ,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家原只有一间旧木板房和一间低矮土砖灶房,家中三个儿女在上学,公公患病,家境十分窘迫。本来一家六口居住都很艰难,但为了不让贫困孩子失学,她毅然支持丈夫校长陆续收留六名贫困学生,让他们暂住在堂弟空闲的三间 土砖房里,六年如一日送他们上学,直到初中毕业。她家除三亩贫瘠的责任田外 ,全部经济来源仅靠丈夫每月不到两百元的工资。

她待这六位 “子女”胜似自己的亲生儿女,有时甚至让这六个孩子吃得比自己的儿女还好。有肉吃时,她要收留的六个孩子先吃,自己的孩子后吃;睡仓板时,为防摔下床, 她让年龄小自家的孩子睡外铺。

不是教师的她,却帮丈夫校长做起了教师的工作,督促收留的孩子 做作业,讲人生哲理,晚上为掀开被子的孩子盖被子;她宅心仁厚,每天为孩子们做饭、洗衣、砍柴、种菜、缝缝补补,乡亲们称她 “编外妈妈”。俗话说,爱生如子最高尚,而她却做到了爱生胜于子!

她,就是伍友妹,一个只读过小学二年级的土家农家妇女,却凭着一颗慈善的爱心和惊人的顽强意志,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谱写着当代妇女的壮丽春秋。

支持丈夫收留了六名失学儿童

风景明珠张家界西边不远处,有一个叫七家坪的土家山寨,寨中一棵五人合抱不住的千年桂花树格外茂盛。这棵古树北约百米有一栋三间旧砖瓦房,伍友妹就住在这里。

丈夫是教字垭镇中心完小校长,全家除三亩贫瘠的责任田外 ,全部经济来源仅靠丈夫每月不到两百元的工资。家中三个儿女,大儿子覃梅元读高中,女儿覃云、小儿子覃兵 读小学;公公覃服周患病 ,常年吃药,家境十分窘迫。

伍友妹支持丈夫校长的工作。从一九八五年起,支持丈夫陆续将伍良平、伍风华、吕飞跃、吕启银、代新华、陈霞六名辍学儿童收留在家中,送他们读书六七年直到初中毕业。一下子添了六张嘴,这对于一个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伍友妹家原只有一间旧木板房,此屋还是公公继承下来的唯一祖业。她家没有地方做饭,只好在三弟、四弟土砖屋的山尖旁用土砖搭建一间低矮的房子做灶房。收留六名贫困儿童后,这对本来居住就相当艰难的伍友妹家来说是个大问题。恰好丈夫的堂弟覃正模一家四口举家搬进大庸市公安局宿舍,收留的六个儿童才有暂时的居住地

伍友妹家虽居住着堂弟的这三间土砖房,但仍显得拥挤。长子覃梅元周末回家后,只好搭到爷爷睡。

堂弟三间土砖房东西向,坐北朝南。西头两间正屋里用水泥砖砌成支架,支架上用厚木板铺成长四米、宽三米、高一米的大床铺。为让孩子们睡得暖和,木板的上面铺着厚厚的稻草。这张大床供伍良平、吕飞跃、吕启银、代新华、覃兵五名男生居住。大床的北头供吕飞跃、吕启银两兄弟睡,南头供 伍良平、代新华、覃兵三人睡。东头偏屋里摆着一张床,是专门供伍凤华、陈霞两名女生居住。

丈夫覃东荣,一九七三年因舍命抢救一名落水儿童,左腿致残 ,行走离不开拐杖,人称 “拐杖校长”。丈夫是个“工作狂”,以校为家,一年四季义务守校,不计报酬地加班。家中的一切农活、家务全落在伍友妹身上,可她没有半点怨言,支持理解丈夫。

伍友妹为让收留的孩子多学点知识,很少要他们做家务。心地善良而不是教师的她,待六位 “子女”胜似自己的亲生儿女。自己的孩子吃什么,这六个“子女”就吃什么。有时她甚至让这六个孩子吃得比自己的儿女还好。

尽管家中捉襟见肘,夫妇俩商议,每两周给孩子们改善生活。有肉吃时,伍友妹夫妇 要收留的六个 “子女”先吃,自己的儿女后吃。

俗话说,爱生如子最高尚,而伍友妹夫妇却做到了爱生胜于子!当今世上能有几人有此胸襟,有此境界?

后来,伍友妹夫妇听说堂弟的房子要拆,不由着急起来。七家坪村李家岗组的 乡亲们都替伍友妹一家着急,都劝她早日在自家老屋场上修建三间砖房,供收留的孩子们居住。

修建房屋的手续办妥了,可修建房子的钱从哪里来,没有钱怎么修?一九八七年暑假,每天天一亮,伍友妹率领儿女们到一公里之外的茹水河挑岩头运细沙。两个月下来,一家人脸晒得黝黑,肩膀上结了一层茧,三十多方岩头和十几方细沙终于运到了老屋场上。

可是,为了几个孩子的吃和学杂费,早就欠了一身债的伍友妹家已无可奈何!那年暑假,长子覃梅元考上大庸市抵编代课教师,分配到大庸县桥头乡 高枫小学任教,每月工资五十元。该校五名老师知道了覃梅元家的情况后,很受感动,当即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五十元借给了覃梅元。

覃梅元回到家,把这二百五十元钱交给继母。伍友妹拿着长子交来的这笔钱,两手颤抖着,半天说不出话来。

许多亲朋好友知道后,都纷纷给 伍友妹 家借钱,你五十,他一百。不管借钱怎么艰难,身为校长的丈夫从不向学校 借一分钱。

伍友妹夫妇收留贫困孩子的事迹,也感动了四乡五里的人,附近乡亲都纷纷加入帮助伍友妹家挑砖的队伍中。镇学区的许多男老师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帮伍友妹家挑砖。当时砖六分钱一匹 ,伍友妹按每匹砖两分钱给所有挑砖的人开报酬。

四个月后,一栋一百平方米的砖瓦房终于竣工。收留的六个孩子终于有了住处,伍友妹夫妇放心了。为修建此房屋,伍友妹家欠债六千元!

因家里差一张床,代新华、伍良平、覃兵三名男生只能暂时睡在堂屋后的谷仓仓板上。此谷仓由火砖砌成,高一米五。仓顶是床铺,长二米、 宽一米五,三人都想睡内铺,不想睡外铺,因睡外铺的人经常会摔下床。

三人中覃兵年龄最小,睡觉时三人都往内铺挤。伍友妹看到后,要自己的儿子覃兵睡外铺,覃兵极不情愿地蒙着头睡在外铺。熟睡中覃兵时常被蹬下床,摸着头痛哭,记恨母亲偏心。

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望军岩山下的七家坪村,冬天的夜晚格外寂静,淡淡的月光倾泻在沉睡的大地上。一天夜里,村里的公鸡打鸣声此起彼伏,好像参加竞赛似的,一声比一声响亮。

伍友妹实在睡不着了,索性起床,先到孩子们的房间为掀开被褥的孩子们盖被褥。看到八个孩子熟睡着,她欣慰地笑了。这几年,为了抚养六个收留的孩子,她一直都没日没夜地忙碌着。

接着她开始煮饭。菜炒好后,天才慢慢露出鱼肚白。这时她叫醒孩子们起床洗漱吃饭。八个孩子围在一张破旧的方桌边,津津有味地享受着香喷喷的早饭。

八个孩子中大的十五岁,小的也有九岁了。吃起饭时,你一碗,我一碗,好像在进行饭量大比拼似的。不到十分钟,满满一篓子饭所剩无几。八个孩子背着书包,打着嗝儿,哼着山歌蹦蹦跳跳去上学。

今天是个大晴天。伍友妹这一向忙于农活,已有一个多月没给孩

子们洗被子、床单了。被罩、床单,加上昨晚八个孩子换洗的衣服、鞋子,足足有两箩筐。

她挑着满满的一担衣物,到一公里之外的茹水河去洗。此时,温池周围已挤满了十几个洗衣的女人 。伍友妹挑着满满的两箩筐衣物走到温泉池旁边时,洗衣的女人们不约而同地抬起了头,目光先扫在她的脸上,继而集中到她挑的两只箩筐上。

其中几位年轻媳妇,是经伍友妹牵线搭桥嫁到这里来的。她们看到媒人挑着这么多衣服来洗,甚感震惊,站起身心疼道: “伍阿姨,您有那么多衣被 要洗,河里水冷,快来我们这里洗吧!

伍友妹挑着担子稍停了停,微笑着说: “谢谢!你们自己洗吧,我今天洗的衣物多,你们那里码头太窄,床单抖不开,我到河中间洗,水深好洗些。”

为让孩子们今晚能及时睡到换洗的被子、床单,她要先洗被罩、床单、枕巾,再洗孩子们的衣服、鞋子。

她边洗边把洗好的被罩、床单、枕巾一一晒在河滩中的卵石上。九床被罩、九床床单、十二条枕套、十二条枕巾竟占了半个河滩!像天上飘着的白云那样洁白、轻盈。此时太阳已升到头顶,正午了,伍友妹才开始洗孩子们的衣服。

此时,几位年轻媳妇已洗完了自己的衣服,看到媒人还有那么多衣服没洗,都想帮帮她,走到伍友妹身边,诚恳地说: “伍阿姨,您太辛苦了!您是一个好人,您已洗了一个上午,水太冷,您看您的手冻成什么样子了,让我们帮您洗,您就休息一下吧!”

“不必了,水冷,你们还是忙你们自己的事吧。到吃午饭的时候了,你们回家吧,我习惯了,没事,谢谢你们!”伍友妹边洗边说。

下午三点,伍友妹终于洗完了所有的 被罩、床单、枕巾、衣服、袜子 。她搓衣时,因用力过猛,时间过长,加之水冷,手上已搓破了皮。鲜血一滴一滴地滴在洗衣的岩板上,岩板变红了。她的一双大手肿得像馒头,她顾不得冷、痛,紧接着刷洗孩子们的鞋子。

太阳快落山时,寒气袭人。伍友妹终于洗完了所有的衣物。今天洗的多,伍友妹用完了整整一大包洗衣粉和一坨肥皂!

晚上,孩子们睡在暖烘烘、干净的被褥里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秋天,是收割稻谷的季节。别人还未起床,勤劳苦做的伍友妹早就割完了半亩田的稻子。

秋种油菜冬种麦,伍友妹挑着一百多斤的农家肥,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艰难地 爬行两里,才能到达望军岩半山腰的自留地。崎岖不平狭窄的山路,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她显得非常吃力。但为让孩子们能吃好一点,她咬着牙一步一步地爬着,挑得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下山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红薯,她的两条腿有些颤抖,险些跌入悬崖峭壁,身上吓出一身冷汗。

每天两餐为孩子们做饭用的柴火,都是她从山上一担一担地挑回来的,每担至少一百三十多斤,连一般的男劳力挑起来都感到吃力。

一个农村妇女像一个精壮的男劳力那样做农活,这样长时间过度地劳作,就是铁打的也经受不住!六年来,收留的六个儿童渐渐长大,逐渐成才。伍友妹却渐渐消瘦了,她的体重由原来的一百五十多斤减轻到一百二十斤!乡亲们看到她这几年自己舍不得吃穿,一切为了孩子们,承担了所有的苦!乡亲们都深受感动,常常向她伸出援助之手。

一个漆黑的夜晚,伍友妹背着一背篓衣服,腰上铺着一张薄膜纸,左手提着马灯,右手捂住胸口,喘着粗气艰难地走进堂屋。正在做作业的孩子们看到师母脸色苍白,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滴,背篓里的水从腰上的薄膜纸上往下流着。孩子们便急步走上前,赶紧把她背上的背篓和薄膜纸取下来,把她扶到椅子上坐下。

孩子们围在她的身旁,伍良平哭着说: “师妈,您病得这么厉害,我们送您去医院。”伍友妹左手捂住胸口,右手摆了摆,吃力地说:“你们快把衣服晾在竹竿上,把我扶到床上,睡一觉就好,没事,不要为我担心,你们做完作业就睡,明天早点起床。”

其实已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多年的伍友妹早就知道病情,但因无钱医治,她一直强忍着,拖着 ……

她胸前长着一颗肉瘤,不知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丈夫及乡亲们都劝她到城里大医院检查一下。可她总是笑着说: “谢谢,没事,你们看我好好的,能吃饭,能有什么病?”她不是不想检查一下自己的病,她也想多活几年,她与丈夫还有很多事要做。可作为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实在拿不出看病的钱。她知道,一旦检查了,不是吃药,就是打针,甚至动手术,需要很多钱!

作为家庭主要劳力支撑的她,一天也不敢休息,一天也不敢耽搁,一旦她倒床了,她家的农活、家务扔给谁?她必须强忍着。她在拼,不遗余力地给孩子们 一片蓝天!

她虽不是教师,却帮着丈夫 校长尽了无数教育孩子的义务。八个异姓孩子在她那慈母般的教导下,一同生活、一同上学,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时而吵闹,时而嬉戏,亲如兄弟姐妹。就这样,伍友妹夫妇俩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东借西凑,拼命地维持着六个春秋。

一九九二年九月,代新华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物资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永定区金属材料总公司。伍良平初中毕业后考入张家界旅游职业学校,就在伍良平母亲为凑不齐三千元 学杂费哭红眼睛之时,伍友妹夫妇听说后筹得一千元送到伍家。

如今,伍良平、 吕飞跃、吕启银、伍凤华、陈霞在外地企业工作,都成了技术骨干。在伍友妹的支持下,丈夫所管理的教字垭镇中心完小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年年都是百分之百,率先在贫困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乐于奉献,促进社会和谐

初夏的一天傍晚,李家岗组一个李姓堰塘边突然喧闹了起来,打

破了山区黄昏的寂静。伍友妹听到急促的吵闹声,连忙跑出来看究竟,嗬!堰塘旁边围满了百余人。

只见一个满脸胡须快四十岁的中年汉子手拿大柴刀怒目圆睁,气冲冲地对准一个六十几岁的大娘的左手就是一柴刀。只见鲜血直冒,大娘马上用右手捂住正流血的伤口,疼痛不已。旁边站满了人,却没有一个敢上前扯劝、制止。这位中年汉子大骂道: “你这个老不死的,我都三十好几,快四十岁的人了,还没讨上老婆。你们做大人的心里难道一点儿也不着急,老子今天要劈死你!”说着,又举刀准备砍第二刀。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伍友妹一个箭步奔过来,一声巨吼: “把刀放下,你这个大逆不道的不孝子,竟敢用刀砍你的亲生母亲,你就不怕遭天谴!”中年汉子往后一看,见是伍友妹,不觉心惊胆战 ,退后两步,畏惧地放下柴刀,低着头站在一旁。

大娘双腿跪在泥巴里,哭着说: “友妹,快救救我!因为他还没讨上婆娘,就怪我不关心他,要砍死我。友妹,求求你,麻烦你赶紧帮他找个对象,不然我就活不成了!”伍友妹赶紧扶她起来,她不肯。

伍友妹着急了: “大娘,您快站起来,马上止血!”

“你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反正我没好日子过,他要砍死我!”

“好!我答应你,你快起来。”

大娘点点头,伍友妹随即把大娘搀扶起来,立即在路旁扯了一把止血的草药,嘴嚼后连忙敷在大娘的伤口上。

伍友妹转身厉声对中年汉子说: “不能再这样!你妈把你们几兄妹拉扯大,容易吗?你妈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活几年?一个星期后,你到我家里来,我帮你物色个婆娘。”

七天后,伍友妹带着这位中年汉子到一个边缘山寨相亲。不久,中年汉子终于与临乡一名女子结成姻缘。

在永定区教字垭镇,哪家儿子娶不上媳妇,哪家大龄姑娘还没嫁出去,都会找到伍友妹。因为她热心、诚心,经她介绍的对象基本上都能成功。她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乡村免费 “婚姻介绍所”。

做红娘,做成功了就好。没做成功,不光自己赔上钱米、车费不说,还要两边受气。夫妻吵架后,还要找媒人理论理论。儿女们经常反对,但善良的伍友妹,凭着一颗真挚的心感动着男女双方。经她介绍的对象都经得起风吹雨打,不容易拆散。看到一对对有情有义的新婚夫妇举行婚礼,伍友妹笑得合不拢嘴。在当地,经她凑合成功的夫妻不下百对!乡亲们都说: “伍友妹做了好事,她是我们乡村免费‘婚姻介绍所’的好红娘!”

湘西北是个贫穷落后地区,这里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精神愚昧,政府一再提倡孕妇分娩要到正规医院。可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差,加之思想作怪,认为进医院分娩要花钱,在家分娩不会有什么危险。

仲夏的一天上午,七家坪村三组有一村民看到妻子即将临产,就连忙把村里的接生婆接到家里。老天偏偏作弄人,谁知灾难就降临到这位憨厚朴实庄稼汉的儿子身上。妻子分娩顺利,婴儿却危在旦夕!

三十出头的婴儿父亲焦急万分,痛哭欲绝。听说李家岗组的伍友妹对接生有些经验,立即派人去请。当时,伍友妹正在田里扯田草,来人说明来意后,伍友妹马上放下农活,简单地洗了洗手脚,裤脚卷着,头戴草帽直奔吴家。

只见吴家门前围满了人,院外清亮的溪水潺潺地流着。接生婆累得汗流浃背,无计可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直打毛毛旋。月子心急脸色惨白,昏迷过去。

伍友妹来不及细想,凭多年的经验,拨开人群快步挤到床边,对准婴儿的嘴,一口一口地吸出污水,吐到脸盆里。许多乡亲闻到这种气味纷纷退出门外。随后,伍友妹再给婴儿进行人工呼吸。几分钟后, “哇”的一声,婴儿 哭出了声。婴儿得救了。

可伍友妹被污水感染,作呕不止。婴儿父亲 “扑通”一声跪在伍友妹的面前泣不成声。伍友妹连忙把他扶起来,责怪道:“多危险!今天险些出了人命,不要怜惜钱,在家生小孩多危险!”随即伍友妹转身对众人说:“今后大家要引以为戒,分娩都要进医院!”说完,伍友妹戴上草帽,裤脚依旧卷着,走向自家的农田。此时已到正午时分,太阳暴晒着大地。

十八年后,该婴儿高中毕业后考上全国一所名牌重点大学,现在在一座省会 城市当公务员。

伍友妹,不仅会接生,还会 治妇科病。由于种种原因,贫困山村得妇科病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贫困家庭,由于无钱上医院医治,越拖越厉害。 “我得妇科病这么多年了,想不到您两服药,就治好了我的病,还给我免费。您夫妇还收留了我的两个孩子,不仅供他们吃住,还送他们上学,您夫妇是我家的恩人!”童家峪村的吴芳云深情地说。

妇女是半边天,得妇科病的人较多,许多家庭贫困,无钱去医院医治。同为妇女,为了减轻病者的痛苦,伍友妹想利用祖传秘方免费

帮帮她们。

于是她农闲时上山采草药,回来制成半成品。说来也怪,经她治疗的病人十有八九都治愈了,不再复发。四乡八里的人听说伍友妹还会治痔疮,来她家治病的人络绎不绝。病人好后想给她一点报酬,伍友妹说,要什么钱,几服草药而已,只要能减轻病者的 痛苦,我就满足了。

三年昼夜护理工伤丈夫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一场百年罕见的洪涝灾害袭击了湘西北张家界。五十五岁的丈夫覃东荣,在调查学校师生受灾情况的路上不幸负伤。在丈夫六天六夜的抢救中,伍友妹一直守护在身边。前两天两夜,困了想打个盹,她不敢;后四天四夜,她因救夫心切,脑壳空了,睡意全无,眼睁睁地看着丈夫,盼望他早点醒来。

到第七天,覃东荣终于度过了危险期。丈夫的命是保住了,但不能说话,成了 “植物人”。而伍友妹六天六夜一直没合过眼,没休息片刻,体质急剧下降,抵抗力减弱,不幸得了重感冒。

伍友妹倒床住院后,牵动了教字垭镇中心完小师生的心。学校决定派专人护理他们的校长,伍友妹不让。伍友妹说,要老师护理丈夫,丈夫会不安的。因丈夫瘫痪在床,不能去学校工作,就已经对不起党和国家 了,若再派个老师护理他,岂不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老师的工作?

于是,伍友妹委托自己的亲戚护理丈夫。

伍友妹住院七天,花去医药费五百多元,她一出院就去护理丈夫。此后,丈夫一直瘫痪在床,饭水要喂,屎尿要接。但伍友妹从来没有责怪过他,她认为丈夫因公家的事,虽负伤致残瘫痪也光荣,做得对!从此,她放弃家中的农活,坚持自己一直护理。丈夫身材高大,有一百四十多斤。每次接大便,身材矮小的她吃力地把病人抱下床,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她从不叫累嫌脏。

护士告诉伍友妹,病人在床上睡久了会磨破皮肤,要隔半小时给病人翻一次身,一天一夜至少要翻二十四次身,她不厌其烦;一天要擦三次身,晚上洗脚,活动活动一下血脉,她任劳任怨。

丈夫虽屎尿要接,但丈夫所在的这个病房是最清洁的。每次医院的清洁工打扫到这间病房时,看到干净整洁,不需再扫、再拖的地面,无不感动。伍友妹把这间病房的卫生全包了,她还帮清洁工打扫这栋楼的卫生。

连每天查房的医生、护士都说,想不到这个病人的家属护理得这么好,瘫痪在床这么久 ,病人身上闻不到一点儿味道!张家界中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也被伍友妹这种耐心、负责、细心的护理态度所感动。整个住院部的病人、家属对伍友妹这种无微不至照顾丈夫的举动所震憾,都投入敬佩的目光。

一层楼的病人,伍友妹看到哪床吊水打完了,还帮着喊护士;哪床没人护理,她就给病人接屎接尿、打开水。病人及家属都亲切称她为 “伍护士”。

第二年春节过后,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伍友妹没日没夜地耐心护理,真情战胜了病魔、真情感动了上苍,丈夫能开口说话了。话虽说得不是很清晰,但还是能听出说什么。

“友妹,我好像 有半年没交党费了,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替我交党费,不然我心里会不安的! ”这是丈夫会说话后交代的第一件事。伍友妹听懂了,忙叫他放心,她一定会让长子替他交的。

一天下午,伍友妹端着一碗饭走进病房准备给丈夫喂饭,不知怎么的,丈夫却突然伤心哭起来。望着泪流满面的丈夫,伍友妹急了,忙问其故。原来,丈夫不是因头疼而流泪,也不是因公负伤瘫痪而落泪,而是半年来没有踏入学校半步,未给学生上过一节课,心存内疚而痛苦!他觉得自己对不住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做梦都在给学生上课!

在众病友的劝说下,丈夫终于张开嘴,开始吃饭。伍友妹笑了,她在丈夫的颈下周围围上一层纸,就像母亲给刚刚能吃饭的幼儿喂饭一样,一口一口地喂给丈夫,生怕他噎着,还时不时地用勺子给丈夫喂冷开水。喂着喂着,饭菜凉了,伍友妹把饭菜热一下,再喂。就这样,一碗饭至少要热三次,可她从不嫌麻烦。

日夜不停地护理,就是铁打的也支持不住,伍友妹渐渐地消瘦了。就这样,伍友妹无微不至地护理丈夫不知不觉地度过了近 三个春秋,夫妇俩在医院过了两个春节。医院领导特为在医院过节的病人和陪护安排了丰盛的年饭。市区领导专程到医院看望覃东荣夫妇俩。

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儿童节,这天下午五时许,丈夫吃力地对伍友妹说: “友妹,感谢你这三年一直护理我,遇到你是我这辈子的福分。我们为了供收留的六名失学儿童吃住、上学,虽欠了两万多元的账,但值得!看来这些账,我还不了了,只有靠你

偿还了。我死后告诉师生和乡亲们,不开追悼会,不买寿衣,就穿旧衣,多关注贫困学生,不能让他们失学,不然,我死不瞑目!

丈夫去世时年仅五十八岁,家庭负债累累。乡亲们只好将几件旧衣和两件破旧 的运动衫作为寿衣穿在他的遗体上,乡亲们忍不住哭了!伍友妹虽难过,但她深知丈夫是不会责怪她的,因为她夫妇俩做的都是善事。

模范病逝精神驻

丈夫去世后,伍友妹像丈夫一样,仍时常牵挂着贫困学生。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拄着拐杖,到丈夫生前所管理的教字垭镇中心完小看一看、听一听。看看学校有什么变化,听听有没有学生因交不起书杂费而失学,她要把丈夫毕生高举的扶贫助学的火炬传递下去!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九日,一个只读过小学二年级的普普通通农家妇女,却凭着震撼的真情爱心故事,被张家界市精神文明委评为 “张家界首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伍友妹的爱心无限,但她的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二〇〇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五天,伍友妹吃过早饭,拄着拐杖,想到教字垭镇中心完小去看看。

当她一瘸一拐地走到教字垭农校后上坡路段时,突然摔倒在地,随后她被送到张家界中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诊断为 “多发性脑梗”、“Ⅱ型糖尿病”、“心脏病”。

人们都说,这样一个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人,不能让她就这么走了,我们一定要把她抢救过来!

在她生命垂危之际,许多人纷纷来看望她。有的是伍友妹的亲朋好友,有的是经她牵线搭桥的夫妻,有的是曾经被她帮助过的人,有的是被她的故事深深感动的人。

伍友妹重病期间,市区镇相关 领导,爱心单位和个人前往中医院看望,并送去慰问金。

一天,伍友妹正处于救治中,突然高烧不退。护士在伍友妹的头部周围放了许多用塑料袋封住的冰块降温。这时,伍友妹的病房来了两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来探视,只见两人紧紧握住伍友妹那双干枯的手,失声痛哭。

其中一位哭道: “师母,你是我们亲爱的‘妈妈’,当年如果您不把我们六个失学儿童收留在您家,您也不会累成现在这个样子啊!这次,您千万要挺过来啊!”说不出话的伍友妹,只能以两行热泪,来表达自己对曾被自己收留的六名失学儿童的思念。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旦哭起来,就更让人悲哀、伤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看到如此场面,也无不流下泪水。

七月十日,伍友妹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思索着,自己住院五十四天来一直躺着,子女为护理自己身体都垮了,而自己好起来的希望很渺小。虽然农村合作医疗能报销百分之六十,但不能再让党和政府及社会好心人为自己治疗而操心了,于是决定出院回家!

主治医生及病友都劝她不要回家,在医院治疗还是有效果的,但伍友妹出院回家的心意已决!

伍友妹倒床后,经过七十二天疾病的折磨,身体逐渐消瘦,由一百二十斤减轻到不足七十斤!

回家十八天后,伍友妹渐渐病危了,茶水不进。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四时许逝世,不到五十七岁!

伍友妹去世后,张家界市区宣传部、文明办,教字垭镇党委政府,镇中心学校,七家坪村等 领导,臂缠黑沙,胸戴白花,手持花圈,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了这位被称作 “编外妈妈”的市道德模范伍友妹,并慰问了她的家属。

当晚,七家坪村支两委为伍友妹召开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追悼大会。

乡亲们说,他们两口子都是苦命人!他俩是为了贫困山区早日脱贫致富、早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让贫困学生失学而累倒的!

伍友妹两口子就是这样的人,她夫妇天生就是助人为乐的人!只要她有三升米,宁愿分给别人两升;她有三元钱,宁愿给别人两元;她有三件衣,宁愿给别人两件;她有一碗饭,宁愿给别人半碗。

当地人没有忘记编外妈妈伍友妹、拐杖校长覃东荣,用出版图书、摄制微电影、制作有声读物、排练戏曲等形式来缅怀、弘扬宣传他们的红烛精神。

七家坪村党总支书记 李宏升说: “伍友妹夫妇一生都在促进社会和谐、教育扶贫。这里的人谈教育离不开伍友妹夫妇,她两口子是我村的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伍友妹夫妇的崇高精神!伍友妹是道德之光,覃东荣是最美师魂。他们的事迹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青山依旧,精神永驻!

责编:向韬

一审:向韬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