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1-28 17:10: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28日讯(通讯员 孙隽 陈绮祺)“你们的到来,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评残,更是一种希望,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一些保障,多一些温暖。真心感谢你们!”家住龙船镇的重度肢体残疾人陈爷爷满怀感激地说道。
评残办证,虽是残联日常工作的一环,却承载着残疾群体满满的期待。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小部分群众,他们深受重度肢体残疾的困扰,身体上的不便如同沉重枷锁,使每一次出行都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寻常人眼中稀松平常、轻松就能完成的前往医院门诊办理评残鉴定事宜,他们却只能困于原地,望而却步。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因行动不便而无法前往定点机构评残的难题,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今年九月份伊始,渌口区残联在全市率先开展上门评残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 “为残疾人办实事” 的承诺。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区残联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在区人民医院大力支持、全力配合下,8个乡镇残联全员出动,深入基层一线,各方力量汇聚成强大合力。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渌口区圆满完成了对本区八个乡镇的上门评残工作,让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残联牵头:全面摸排,一个不漏
区残联高度重视残疾群体的需求,为确保评残工作能够达到精准性和全面性的高标准要求,区残联协同各个乡镇残联,开展了大规模、深层次的摸排调查。残联工作人员深入各个街道、乡镇、村落,逐户走访询问。通过与社区、村委会密切协作,共排查出疑似残疾人员436名。
在古岳峰镇走访时,工作人员走进一农家小院,见床上躺着面容憔悴的老人,老人曾遭严重车祸,身体重创后长期卧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家庭经济拮据,无力负担外出残疾评定费用,又因缺人手照料,外出就医不便,一直未评残,只能在病痛中煎熬。这类心酸事并非个例,工作人员深感责任重大,仔细记录每个案例详情,从病症表现、就医经历,到家庭收支、照料难点等,只为后续精准开展上门评残,助力残疾群体获政策帮扶,重拾生活希望与温暖。
专家助力:专业评残,一丝不苟
区人民医院全力支持上门评残工作,迅速组建起一支得力的评残团队,9名成员分别来自骨科、神经内科等多个领域,个个经验丰富、医术精湛。
团队带着基础医疗检查设备,奔赴城乡各地。在偏远的李家村,有位李大娘早年因意外致使下肢严重骨折,双腿乏力,日常行走艰难。骨科专家先是仔细观察李大娘双腿外观,查看有无肿胀、畸形,又轻按腿部各处,询问按压时的痛感程度、日常发力感受;神经内科专家专注于了解李大娘下肢有无麻木、刺痛等异常知觉,询问睡眠时腿部是否会有不自觉抽动等状况,耐心倾听过往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细节,又仔细查阅了以往病历。以此为缩影,在这场上门评残行动里,专家团队不辞辛劳,步履不停,一户户走访,累计为394名疑似残疾人完成专业评估,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为评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镇协同:积极配合,一路同行
各乡镇在上门评残这项暖心工作中,实打实担当起“强助攻”角色,为评残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他们积极协助残联开展前期宣传工作,确保每一位疑似残疾人家庭都知晓此次上门评残活动。
评残工作开展时,困难不少,像龙船镇,村落零散分布,其间山路蜿蜒崎岖,行车艰难。工作人员毫无退缩之意,评残当日骑上摩托出发,先行探路并为随后赶来的评残队伍带队。途中,因一段陡峭山路上有砂石堆积,一位工作人员驾驶摩托时不慎侧翻,所幸人无大碍。他顾不上擦伤的手臂与摔破的膝盖,赶忙扶起车子,继续前行,只为确保评残队伍能顺利抵达各个村落。凭借各乡镇用心协助,此次行动成功覆盖131个村,服务436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评残工作的高效开展。
此次上门评残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渌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压实了各方责任,由区残联主导统筹,医院专家凭借专业医术精准评定,乡镇残联协同配合,三方力量紧密交织,如同牢固的三脚架,稳稳撑起关爱残疾人的一片天空。区残联亦将此次成功实践作为全新的起航点,持续深入剖析工作细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以创新为驱动,拓展服务的深度与广度,让关爱如冬日暖阳,永不 “掉线”,始终陪伴在残疾朋友身旁,为他们的生活保驾护航,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