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17:17:43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金春 通讯员 胡伟
从高空俯瞰新化,奔流不息的河流滋养着大地,绿意盎然的山林尽显生态之美 ……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启动以来,新化县坚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让废弃矿山变“青山”、变“金山”,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地区,处在梅山北段地区,自古便有 “湘中宝地”的称号,境内多以山丘盆地地势为主,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且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部分地区开采强度较大,形成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点多、面广且呈分散状态的上千公顷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就像一道道生态“伤疤”,亟待治理。
修复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矿山生态修复由此显得颇为重要。
“新化县2023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是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2023年省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库的通知》立项的省级示范工程。该项目设计于2022年11月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娄底市财政局联合审查并批复。”11月28日,新化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 唐志鹏 介绍 。
往昔,科头乡马田采石场这片占地 74 余亩 的采矿区,历经长期无节制开采,仿若大地一道狰狞伤疤,满目疮痍,山体裸露、矿渣堆积,绿植稀疏,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周边村民更是苦不堪言,日常出行饱受扬尘困扰。
“去年,科头乡马田采石场修复后, 20 余 亩的耕地都流转到村民手上,他们大多种了油菜,由于修复后的土质很好,油菜产量很高,村民积极性高,今年已经种第二茬了。 ”新化县马田村 曾 村支书说, “村里的矿洞已有多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村民很少在一片走动。现在好了,不仅把之前损坏的土地修复好了,还把土地变成了耕地”。
今年,马田村村民袁中和还提出愿意个人出资,把剩余的两亩土地修复转化为耕地,用来种菜、种鱼草。
该 修复项目涵盖 17个乡镇,有57个图斑,31个矿点,修复治理面积85.48公顷。其中以转型利用方式修复的图斑有14个,面积17.7367公顷,全部转型为建设用地;以工程治理辅助再生方式修复的图斑共有43个,面积67.7416公顷,修复为林地、草地、水域、耕地、建设用地、其他等地类。
一年来, 修复 项目 紧锣密鼓展开,植树种草成为重塑绿色基底的关键一招。工作人员精心挑选适应本地土壤与气候的树种、草种,一锹锹土、一棵棵树苗,让绿色希望在矿山扎根。
复垦为水田有效土层厚度不小于 0.8m,旱地有效土层厚度不小于0.7m,林草地覆盖有效土层厚度不小于0.5m 。 覆土的土壤 pH值在5.5 ~ 8.5范围内,含盐量不大于0.3% 。 复垦为水田边坡坡度不大于 5° , 旱地边坡坡度不大于 25°,林地边坡坡度不大于35°,草地边坡坡度不大于30° 。 为保持水土流失,草地 方面,施工方 采用 “ 灌 - 草 ” 结合的草籽混播;林地应采用 “乔 - 灌 - 草 ”相结合的标准 …… 截排水沟 、 机耕路 、 复垦旱地区生产路 、 挡土墙 等配套工程也配置到位。
修复后。
修复后。
如今,新化县自然资源局在治理策略上,摒弃传统单一修复思维,创新性引入 “生态修复+综合利用”的全新治理模式,为这片荒芜之地勾勒出一幅兼具生态与经济价值的蓝图。
让老百姓 享受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的同时 , 也为各地矿山生态修复与转型提供了可借鉴样本。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篇大文章。” 新化县自然资源局 党组 书记、局长杨建平 表示,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协同发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组稿:曾金春
责编:李迅
一审:李迅
二审:李翔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