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余体校到“冠军摇篮”的桂阳故事

唐思玲   今日郴州   2024-11-29 22:47:19

“砰……砰……”11月25日晚,一声声杠铃落地的闷响持续不断地从桂阳县业余体育学校的举重训练房里传出,打破雨夜的寒意。刚结束文化课的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进行热火朝天的晚间训练。

墙上“严格要求、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标语醒目耀眼。这间不足150平方米的训练房,看似寻常,却是奥运冠军侯志慧、罗诗芳,世界冠军李萍、张旺丽等众多名将逐梦征程的起点。

1999年,顺应国家体委的要求,桂阳县业余体校举重队应运而生,并与桂阳县三中携手开启联合办学模式,锚定“女、小、巧”竞技方向,聚焦举重项目,着力打造体育“精品工程”,迈出“体教融合”探索步伐。

“将业余训练场地放在学校内,就是考虑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开展科学训练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保障学员的文化课学业,铺就‘双高’(文化素养高、体育水平高)运动员成长路,推动校园体育蓬勃发展。”桂阳县业余体校校长谢文华表示。

对于业余体校来说,每一个学员都来之不易。每年县里组织的中小学生运动会,就是教练挑选好苗子的“战场”。在运动会上,教练们会认真观察每位运动员,从数以万计的人群中挖掘出“千里马”。

侯志慧便是这样被发现的。2008年,她代表桂阳县樟市中心完小参加田径比赛,60米冲刺起跑瞬间,那爆发力十足的腿部动作,吸引了教练李志平的注意。彼时,侯志慧的父母远在广州务工,家中长辈对她投身举重心存顾虑。李志平多次登门,耐心讲解举重项目前景与县里优厚培养政策,最终获得其家人支持。

运动会之外,每年的4至6月,教练员们都要去各乡镇学校物色人选。“两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每天走访一到两所学校,就是希望能多招几个好苗子。”李志平说。

“为了让学员心无旁骛投入训练与学习,我们解决了学员读书、升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对获奖学员进行奖励,稳定了业余训练队伍。”桂阳县文旅广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淑军介绍。

要想让好苗子茁壮成长,离不开因材施教和科学训练。目前桂阳县业余体校举重队有教练4人,在训运动员39人,学校在训练房内配备了20余副杠铃,橡胶举重垫、专业举重鞋、腰带等设施一应俱全。学员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他们熟练地将杠铃片安装在杠铃杆上,双手握杠、身体下蹲、又迅速向上提拉杠铃、站直身体,完成动作后,放下杠铃,这样的动作每天不少于三小时、每年不少于300天,日复一日循环往复,雕刻成了他们流畅紧绷的肌肉线条。

“三四天不练,前半个月的练习就要从头再来,所以训练的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教练唐曙光介绍,“他们刚开始接触举重这个项目时,都要用铁棍练习举重姿势,等姿势训练得比较好之后才上杠铃,然后再慢慢加杠铃片。”

除此之外,根据学员个体差异,桂阳县业余体校还会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对于在训练中表现优秀的运动员,都会推荐到省举重队进行试训,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好苗子。

随着发展需求,桂阳县于2016年底在新建的全民健身中心设立专用举重馆,场地扩至340平方米,增设面积1000平方米的体能训练室,各项训练设施一应俱全,为运动员赛前集训筑牢硬件根基,助力他们以最佳状态逐鹿赛场。

历经岁月沉淀,桂阳县深化“体教融合”硕果累累,先后培养出李萍、易思玲、侯志慧、张旺丽、史逸婷、欧阳静玲、罗诗芳等12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亚运冠军和全国冠军,共获得各类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奖牌485枚。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今日郴州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