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含情·第7期|欧阳文章:张谨——用影像记录时代的精神走向

欧阳文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2 09:36:29

笔耕不辍书心意,墨染华章绘真情。

镌细的文字,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一篇文章、一首诗、一句话甚至一颗字,都有可能引发我们共情,成为美的享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字记载着人类久远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和精神家园。

胸中有大爱,笔下含深情。豪情万丈、哀婉绵长,都是我们最真诚的情感表达。

愿你我,拿起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情,在喧嚣的尘世寻求片刻的安宁。


散文|欧阳文章:张谨——用影像记录时代的精神走向

张谨从事摄影工作已40余年,他把镜头聚焦湘西的市井凡人以及湘西独特的地域文化。“乡土纪实影像”“影像民族志”成为他摄影的两个重要标签。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的不仅仅是湘西社会的样貌,更是中国当代社会深刻变化的缩影。

1986年,湘西吉首市人民路,睡在铁铲上的农民工(本文图片均由 张谨 摄)

1995年,湘西吉首德夯百狮会,站在桌子上的村民,稳定重心,防止舞狮中出现意外

张谨的摄影呈现出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4年至2004年这二十年,属于自由散漫阶段,他对湘西题材的把握,更多是一种摄影的本能自觉。轻松、自然、朴素、浪漫是这个阶段的风格,没有更多条条框框的禁锢,没有选择器材的困惑和各种思想的束缚,很多图片朴素自然,就如随手从生活中摘取一个自然的片段。2004年至2024年这20年,张谨对湘西的观察重心与角度发生了重大改变,他的摄影从散漫转向专题,从日常转向新闻,从随意变为有意。这一阶段,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湘西文化的整理研究和深入思考当中,他的影像作品常常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起来,致力于“影像民族志”的建构,从而跳出了摄影单一的记录方式。相对于前20年的风格,这一时期张谨的摄影作品指向性更明确,结构更复杂,风格更多元。

1999年,湘西保靖县酉水河,逆水而上,船篙如弓,人如弦

2001年,湘西龙山县,长途班车里,外出打工的青年

市井凡人常态生活记录与新闻摄影纪实是张谨摄影最为突出的特性。从改革开放至今,湘西从贫穷落后到如今高速成网、高铁纵横、飞机通航,老百姓脱贫致富,社会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样的变化,也是中国城乡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张谨具有超常的记录普通人生活的敏感和能力,他的图片总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湘西从平静安宁到激烈震荡的时代剧变。多年来,他把相机聚焦于湘西地区普通的商贩、民工、船夫等市井凡人,记录底层社会苦难与尊严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的“现世”图景。《张谨镜头下的湘西四十年》是一组非常有力量的专题图片,选取的是他从1984年至2024年拍摄的200多幅精品力作。在他的镜头下,乡村放牛的农民、祭祀中的法师、喜庆的婚礼、激流中搏击的船工,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这些黑白影像作品总以独特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湘西社会四十年来的发展巨变——人们从服饰、表情到精神、信仰,一切看似平常的生活习俗正快速解构与重组。

2001年,湘西吉首,坐在板车上看报纸的农民工

2001年,湘西保靖,酉水边卖木炭的农民

张谨摄影作品的独到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用影像记录了湘西社会物质层面的“巨变”,更在于他善于从这些市井凡人身上捕捉到一些撼人心魄的细节,来呈现这些普通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的“变动”。“变”是生命的常态。从湘西走出去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他的《抽象的抒情》一文中曾说到:“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沈从文一生的文字就是在表达他所处那个动荡时代湘西社会的“变”与“不变”。一百年后的今天,以张谨为代表的一批湘西摄影家,正用影像来记录这块土地的“变”与“不变”。可见,“变”既是生命的常态,也是艺术表达的永恒主题。受沈从文先生的影响,张谨的摄影总是带着“爱、怜悯、感恩”的情怀和视角,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更为关注人心世态,更有人性温度,更具人文情怀。正如张谨所说的:“我从沈从文的思想中找到了一些乡土文化与时代巨变的文化坐标与参考,湘西这些自然朴实坚韧善良的灵魂就是这片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我这些影像也可称之为乡土纪实影像。”

2007年,湘西凤凰腊尔山,孩子清纯的眼眸,腼腆害羞

2008年,湘西泸溪县浦市镇一家人续写爱的延续

张谨摄影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他作品中对湘西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现代呈现。湘西位于湖南西部,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规模不足300万,地域范围不大,但这里民族特色鲜明,文化的辨识度高。千百年来,盘瓠文化、巫傩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高庙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滋生繁衍、交相绽放,孕育了湘西神秘、野性的独特的文化基因。在张谨4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后面这二十多年来,他的大部分精力转向于研究湘西文化,他的摄影作品也更多关注湘西文化的影像表达。他利用在党报工作的机会,先后策划或参与“溯源沅水”“寻找湘西活化石:湘西非遗”“走进湘西传统村落”“神秘湘西 文化寻根”等一系列大型系列报道。他一次次扛着他心爱的相机,奔赴湘西大地上的一个个文化现场,意图用影像的形式来探寻、梳理、呈现神秘的湘西文化。

2010年,湘西凤凰县禾库镇赶集,房中的顽童在戏闹出售背笼的大姐

2011年,湘西吉首乾州,四位负重而行的男人

在这个时间段,他对湘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文化遗址、多彩的民俗文化等题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拍摄,其中《湘西巫傩手诀》《湘西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湘西钢火烧龙》等多个摄影作品荣获大奖。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湘西文化的特性与魅力,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记录带有影像民族志的价值。“影像民族志”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前些年,中国民族博物馆倡导“民族影像志”记录与收藏理念,相继成功举办“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广大摄影家们用镜头记录民族地区正在迅捷变迁的文化现象与社会场景,保留濒临消失的历史瞬间和人文记忆,形成声势浩大的文化现象。湘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国家层面对文化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为张谨这方面的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动力。

2012年,湘西凤凰,村小,顽童

2014年,湘西吉首坪年,一位苗族大姐在稻田中寻找收割后遗存的稻子

在张谨看来,一个时代的影像记忆,无论是纪念还是诀别,都深刻记录了时代的精神走向。这也是作为一个摄影工作者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023年,湘西泸溪县浦市古镇,端午节,急流的沅水、飞驰的龙舟、搞事的汉子

2023年,湘西古丈中寨,口中含刀收割水稻的大姐

40年,张谨拍摄了近20万张湘西题材的影像作品,这无疑是一个存留湘西记忆的巨大影像库。正因为这些优秀摄影作品的创作与广泛传播,为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4年,湘西吉首石家冲农贸市场的夜市,天热炎热,老人用扇子给鸡扇风,防止鸡中暑

2024年,湘西吉首大兴寨油菜花地,一群游客扮演熊猫在油菜地中打卡,2025年,这里将成为库区

40年不是终点,张谨依然在探索的路上。


诚挚邀请每一位文字爱好者写下您的佳作,新湖南客户端将为您分享美好。

投稿邮箱:hnrbxxfs@163.com

联系电话:0743-2132361

投稿须知请戳莫莫小编→字字含情投稿须知.docx

期待您的作品

专题入口→字字含情 

责编:莫成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