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4-12-03 08:56:16
人才辈出背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符码
——探秘湖南怀化学院“中文81级现象”
游振华 杨代忠
20世纪80年代初,怀化学院中文81级学子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以其卓越的成就,不仅留下了深刻的时代足迹,更在后续的人生旅途中展现了非凡的影响力,形成一种独特的“中文81级现象”。
今天,让我们一同追寻那段辉煌岁月,探秘“中文81级现象”,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行进印记与文化符码。
岁月镌刻的辉煌
那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岁月,既承载着对过去的深刻反思,又孕育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正是在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中文81级学子们满怀信心地踏入怀化学院。他们渴望通过学习,走出闭塞,走向外面世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统一。
怀化学院为中文81级学子们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那个时期,学校已到怀化办学,新建了一个校园。这里有一批学识渊博、才艺出众的师长,他们言传身教,用严谨治学的精神,引领着他们在文学的浩瀚海洋里畅游。
在这里,每位学子都能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时间的洪流中镌刻下属于他们的辉煌。他们成才率高,两个班90名同学,如今广泛分布在政界、文学界、教育界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既有主政一方一系统的领导干部,也有国内著名文学家;既有高校党委、行政主管和专家学者,也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中小学校长和名师。他们向上向善,40年来,勤奋学习,敬业奉献,至今没有一人因违纪违法而被时代所淘汰,这无疑是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
穿越时空的印记
在怀化学院西校区图书馆前,矗立着一块石碑,其上镌刻着一个“根”字。这块石碑,承载着中文81级同学毕业20年后重返母校的深情厚谊。2024年11月2日,他们40年后再返母校,与恩师欢聚一堂,回忆起在母校的点点滴滴。
昔日学习条件远不及今,却铸就了他们坚韧意志与勤学精神。他们自主学习,课堂专注,课后刻苦,晨读夜习成日常。吴波同学回忆,当时求知若渴,老师的讲解都如同甘露,滋润着心田,课后热烈讨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他们胸怀理想,遨游知识海洋,勇攀智慧高峰。毛克平同学回忆,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甘平庸,勇于挑战,力求学业与实践并进,致力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梁永泉同学感慨,时代的使命,让大家深知大学为意志锻造、才华磨砺之地,只有勤学不辍,勇于求索,才会提升素养与能力。
他们朝气蓬勃,既深耕专业知识,又勇于实践探索。1981年秋,创办以屈原名篇《涉江》命名的文学社,以此为平台,尝试着文学创作。王跃文同学积极性很高,发表短篇小说《山娘娘》,这次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之路产生积极影响。邹侗生同学创作小诗《“0”拾零》,并发表在四川《青年作家》上,此后陆续创作诗歌40余首,并成长为湖南电视台著名记者。积极创作的还有刘志良、梁波、杨小安等同学,大家互相影响,干劲十足。《涉江》文学社在广大师生的关怀下茁壮成长,也成为一批日后在文学和新闻方面事业有成者的摇篮。
学生成长之路,都铺满着老师的辛勤与智慧。同学们回忆,班主任徐华平老师,常伴学生左右,从人生哲理到理想追求,无一不成为他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同时还经常组织励志教育系列讲座,邀请著名作曲家王铭、青年作家佘学先以及青年京剧演员、优秀乡村教师等一批行业翘楚与同学们分享成才之路的艰辛和成功之后的喜悦,激励同学们立志成才。胡建老师是校团委书记,组织学生干部开展各种素质活动,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追求梦想、勇于探索的种子。羊敬德老师,古诗词造诣深厚,常邀作家进校,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文学盛宴。李泽珍、舒泽之、周绍恒、谭伟平等老师,对文学社倾注满腔热忱,课堂内外,皆为文学社献策。
不仅如此,老师们更是关心同学们的成长。同学们回忆,那个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人们思想活跃,学校勇于突破传统,创新提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四自”理念,激发了同学们内在的潜能与活力。
如今,数十年已过,中文81级学子们或许已两鬓斑白,但那段青春岁月留下的印记,却永远鲜明而深刻,如同一部穿越时空的史书,记录着那个时代的风貌,也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魅力之花的绽放
在怀化学院的求学时光里,中文81级学生群体,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懵懂变得睿智。四十载光阴荏苒,中文81级学生群体在各自耕耘的领域中绽放异彩,成就斐然,贡献卓著。
他们中有的成为著名作家。如湖南作协主席王跃文,作品深受读者青睐,赢得了文学界认可,他的书几乎都被列为“中国好书榜”,2024年央视推荐有声书精品著作就有他的3本书。作品《漫水》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长江华语文学榜”。他为推动文学界繁荣发展贡献着一份宝贵力量。
他们中有的以后主政一方。如蒲学联、梁永泉、刘志良等人,在基层的沃土中扎根,于艰苦的环境中磨砺,一步步从基层走向独当一面的领导岗位。他们以智慧与勇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倾注心血,作出了贡献。
他们中有的成为学者和教育家。如湖南医药学院原党委书记毛克平、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吴波、湖南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张思京等,四十余载致力于教育管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教育事业倾注心血。除此外,他们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
当然,他们中大部分日后成为基础教育的忠实奉献者和推动者。肖爱民、田小成、韩学金、姜训庆是突出代表,大都在市县中学担任过校长。他们大胆管理,创新发展,贡献突出。滕王阁是麻阳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四十载光阴流转,他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作为班主任,38年甘之如饴,以校为家,教过2000多名学生,陪孩子们度过13800多个白天黑夜,实现麻阳教育史上“零突破”。他的事迹和成就写照着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是教育精神在他身上的生动体现。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中文81级学子们都以他们的才华、勤奋和责任感,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敬。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奋斗历程,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文化精髓的传承
那个年代的怀化学院,为中文81级学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这里,学术探讨没有拘束、思想活跃一敞胸怀,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从文学讲座到诗词朗诵,从戏剧表演到文化沙龙,学子们从中得到精神滋养与启迪。特别是“怀仁化物、立地仰天”的校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励着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走向成长成才成功,也引领着他们服务基层,默默奉献,回馈社会,成就自我。
中文81级学子们,因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执着而相聚一堂。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等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更是挚爱,从《诗经》的淳朴到唐诗的辉煌,从宋词的婉约到元曲的世俗,他们一一品味,细细咀嚼。这些优秀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敬业奉献与担当作为的品格,让他们成长成才路走得更坚定、更长远。
大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中文81级学子们,在学校接受了大湘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对湘西的民俗文化、山水风光和人文历史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在他们的成绩和成就中,可以看到湘西文化的影子和元素,感受到湘西文化的魅力和韵味。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浸润,增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他们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
中文81级学子们的成长与成才之旅,是文化精髓传承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的传递与价值的坚守。
[来源:湖南日报-06版 要闻 2024-12-03]
责编:张其铉
一审:张其铉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