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 今日郴州 2024-12-03 22:26:30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那些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冰冷的清川江水和在美国人的炸弹下抢救战友的场景……”12月2日,在95岁的首批入朝作战老兵邹士学家中,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朝鲜战场的那段峥嵘往事。
邹士学,1929年7月出生于郴州资兴,1948年在东北沈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安排至38军112师卫生部医生队工作,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曾荣立二等功。1950年6月27日,朝鲜战争爆发,10月,邹士学随所在部队奔赴朝鲜战场,担任连队卫生员,成为首批入朝作战志愿军中的一员,直到1953年才回国。邹士学告诉记者,他还记得,当时的作战条件非常艰苦,白天隐蔽、夜晚行军是常态,敌人的飞机昼夜不分地在天空徘徊轰鸣,走在路上常常听到尖锐的防空哨响。
“在第一次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我们部队与敌人隔着清川江对峙,为了抢夺战略位置,部队必须强行渡河,三人一组,互相挽着手过河。”邹士学说,“当时正是冬天,河水冰冷刺骨。快到河对岸的时候,我踩到了一块非常滑的石头,直接倒在了河里,幸亏一起渡河的战友把我拉了起来,但是我的衣服和裤子也湿透了,一走出河里,湿透的衣服就结上了一层冰,走起路来沙沙作响。”
除了清川江的冰冷河水,在枪林弹雨中抢救受伤战友的经历也是邹士学无法忘怀的记忆。“在第二次战役的清川江战役中,为了围歼敌人,我们从庙香山出发,直插敌人的大后方。”邹士学告诉记者,“那时候敌人对于我们的防备也非常紧,白天飞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从我们头上飞过,同时还伴随着投下来的炸弹。有一次我们为了躲避敌人的轰炸,大家都蜷缩在路旁的水沟里,把脚搭在水沟的沟槽上,突然就有一颗炸弹掉在了一名战友边上,当场就把他的腿炸断了。”
邹士学说:“看到战友受伤,我当时也顾不上别的,马上就爬过去,用绷带和夹板把他的断腿做好了应急包扎和止血。等到敌人的空袭过去之后,再和其他战友一起把伤员进行了转移。虽然当时没有感觉,但是每一次回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后怕,如果当时掉下来的是威力更大的炸弹,估计战友们的伤亡还会更大。”
战争结束后,1955年2月,邹士学从部队转业复员,9月,进入资兴县人民银行工作。他先后在资兴青市人民银行、三都人民银行办事处、三都银行矿务局、三都银行和资兴市炉渣砖厂(即湘南建材厂前身)工作,直到62岁离休。
虽然已经95岁高龄,但邹士学老人还是以一名退役军人、一名共产党员来要求自己。如今,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爱看新闻,也时常读书写字,关注着国家和世界的动态。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好好干,把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传承下去,尽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
责编:何庆辉
一审:何庆辉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来源:今日郴州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