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上下求索,湖南这样“慧”种地

张婷婷   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2024-12-04 18:15:13

从“面朝黄土”到“看屏种地”,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在科技的赋能下,农业变得“酷炫”又富有想象力。

近日,辛小湘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队徜徉于田间垄头、工厂车间,真切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让沃野生金,绘就出湖南现代农业万千新气象。

0 1

智慧农业,颠覆想象

善用科技的力量,湖南在努力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的边界。

装上智能装备,助力农业实现更加绿色、更加科学的发展。

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 短短15秒钟,用激光诱导石墨烯印刷方式打印出的6个传感器电极就做好了。这0.1克的“小个头”,方寸之间有大大作为。这是给农作物便携式“穿戴”传感器,通过收集植物的“汗水”,能快速出具一份“体检报告”。

“就像我们人体会出汗一样,植物其实也会‘出汗’,我们利用这个原理,给植物穿戴上便携式传感器,连接到便携式电化学工作站和智能手机,实时采集植物中的农药、重金属浓度来进行检测,借此可以判断植物的健康状况。”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褚光雷给辛小湘生动地打了个比方。

农业基础设施实现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的 “看天吃饭”转向标准化生产。

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 湖南中联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查勘。港中坪村灌溉系统为明渠设计,数字化改造时为每块田布设智能闸门,配合水位仪、墒情仪,结合中联精准灌溉算法 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灌排提醒、远程控制和自动灌排。经过智能灌溉升级改造,预计可节水20%至50%。

片区还有布设农业气象站、虫情测报灯、苗情监测摄像头、遥感无人机与机巢等智能物联网设备,24小时在岗的“农田保姆”,为水稻提供全生长期“呵护”。

播种流水线作业,让产业跑出提质增效 “加速度”。

在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的育秧工厂, 高速插秧播种流水线十分引人注目。自动化设备为秧苗覆上表土,机械臂将秧盘整齐地码放成堆,从供盘、供种到覆土、码垛的育秧全流程机械化,只需三个人操作,便能做到一天播种500—600亩。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控制,机械化育秧具有恒温、恒湿、保肥的优势。育秧高速流水线,不只是育秧,在大棚“空窗期”,这套设备切换播种器,还可以育其他蔬菜苗。

益阳富佳高速育秧播种流水线。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化与农业生产 “跨界组合”,不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

在益阳桃江大队长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立桃江县共享农机服务平台,共吸纳闲散收割机65台、旋耕机98台、插秧机76台等。过去,农机资源调配中经常出现“空地无机,空机无地”的问题,有了数字化的农业服务平台后,像“打网约车一样打收割机”。

有需求的农户直接在平台下单,平台将智能分发任务到服务站点。农户既可以在空闲时通过平台接受任务,也可以在忙碌时通过平台下单任务。这样一来,农户收入和农机效率都能得到提升。

0 2

沃野平畴,上下求索

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水稻第一主产省,湖南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加速推动湖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02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桃江大队长农业有限公司的农业无人机。

今年,在遭遇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持总体稳定,湖南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较好,面积、总产均居全国首位。而秋粮抗灾夺丰收,靠的就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

但整体来看,湖南农业仍面临 “大而不强”的问题。 走好 “提质路”,仍需呼唤科技发出更强更大的光。

既要 “尽精微”, “放眼量”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塑重构。 湖南要用好科技这一利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行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入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培育壮大百亿级种业企业,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

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进行育种研究。

因地制宜 开发资源, 发展好新质生产力 湖南高端智能农机等机具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械相对缺乏,这些问题是亟待填补的“空白”。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支撑”,深入开展农机领域“智赋万企”行动,大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让农业强省之路走得稳、活力足。

要回答好“谁来种地”这个时代之问,湖南在“上下求索”中找准“科技创新”关键词,在“因地制宜”中谋求“农业强省”之策,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信心十足!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