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留住“流浪产业”:一次聊天“擦”出150亿元“火花市场”

  新华社   2024-12-05 08:44:38

新华社长沙12月4日电(记者姚羽)从牛马司镇起步,遍布整个湖南省邵东市,如今这里已是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年产量超100亿只,年产值150亿元。全球每售出10只一次性打火机,就有7只产自这里。

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点亮全球的“火花产业”,竟源自一次偶然的聊天。

打火机是名副其实的“流浪产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欧洲、日本、韩国,一路“流浪”到我国浙江、广东等地。20世纪90年代,在邵东牛马司镇,一对夫妻听朋友说要去“排队买打火机”,惊讶之余捕捉到了打火机里隐藏的商机。夫妻俩买回一堆打火机,一个一个零件拆了装、装了拆,反反复复几十遍,终于弄懂了结构和原理。

夫妻俩租下一个不到300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了顺发工业有限公司。产品一出,马上销售一空。“顺发”如同它生产的打火机,点燃了整个牛马司镇的创业激情。从县城到乡镇,从乡镇到农村,大大小小的打火机厂、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般蓬蓬勃勃,“长”满了整个邵东的街巷村镇。

“打火机的风”,也吹到了邵东团山镇,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刚开始时,全靠手工操作,每天只能生产几百只,质量也参差不齐。”回忆起当年的创业情景,团山人至今历历在目。

图为当地一家打火机生产企业的员工在车间里忙碌。新华社发(张平华摄)

进入21世纪,团山镇打火机产业驶入“快车道”,一批规模化的生产企业应运而生。“那时候,我们开始从手工生产转向半自动化。”一位老打火机人回忆说,“一条生产线能顶十几个人的工作量,产能一下子就上去了。”

尝到自动化改造甜头的邵东人,开始瞄准“机器换人”,注塑机、焊接机连升三代,充气机换了五代。通过不断的“小步快跑”,现在组装环节5个人一天可以生产8万只打火机,效率比十几年前提高了六七倍。

2017年,邵东市政府投资2亿元,成立了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围绕打火机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至今已研制新设备、新产品30余项,授权各类知识产权276件,形成5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

图为当地一家企业生产的打火机。新华社发

走俏国际市场的小小打火机,背后是密集的技术支撑。邵东市副市长、打火机产业链链长欧阳震说,邵东市现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8个省级创新平台,共有研发人员1000余人,每年投入研发费用2亿元,科研成果累计3000余项,年产品创新率达38%。

小小打火机“点亮”全球,也与集群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密不可分。目前,邵东打火机企业总数达114家,相关配套企业就占了87家,是整个打火机产业链企业总数的76%。欧阳震说,这些企业能够本土化生产200多种零配件,掌握14项关键加工工艺。

在当地新编制的打火机产业图上,10个乡镇(街道)扮演着不同的配套角色,在半径20公里内,形成了国际市场高端机、内销机、设计研发、包装印刷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

图为当地一家打火机生产企业的员工在车间里忙碌。新华社发(张平华 摄)

打火机生意越做越大,但当地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目前,邵东市已经形成了稳定出口1元打火机,主推2元、3元、5元打火机的产品格局。而新型高端打火机,已经占了韩国高端市场的80%,并逐渐向欧美高端市场拓展。

30多年弹指一挥。回望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历程,从牛马司镇的一家小作坊起步,到以团山镇为代表的乡镇蓬勃发展,再到如今邵东市的产业集群,一次聊天,留住了一个“流浪产业”,“擦”出了一个150亿元的“火花市场”。

邵东的“火花产业”,“火”遍了中国,“火”向了全球。

责编:彭可心

一审:彭可心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新华社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