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智库丨数字赋能“田长制” 严守耕地“生命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5 08:46:10

胡均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伴随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打造精准实时高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搭建起坚固的技术基础。运用数字技术,让其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实现最有效的耕地保护,是当下极具现实意义的一项重要工作。借鉴各地已有的实践经验,结合田长制的制度安排特征,我省需从以下几个方向发力。

耕地保护“一张图”,资源管控可视化。依据《湖南省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后备资源、恢复耕地空间实行耕地保护“一张图”管控。借助整合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技术、地面地毯式调查等多源数据,形成覆盖各辖区内耕地资源大数据库,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的可视化。各级田长依托耕地保护“一张图”,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当地辖区内的耕地资源进行高精度、可视化、高时效性的监测与评估,真正做到“数智护田”,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人手掌握“一张图”,结合动态巡查和卫星影像,从源头上让占用耕地、破坏农田等违法行为无处遁形。与此同时,联合省农业科学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建立数据更新机制,确保数字地图能够及时反映耕地的变化情况,做到实时更新,及时完善。与此相关的一项工作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田长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一张图”的使用熟练度和数据分析能力。

严格执法“一张网”,数字监管全闭环。“田长制”作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其核心在于明确责任主体,严格执法,并通过网格化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构建“田长+检察长”模式,通过搭建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平台,凝聚保护耕地资源的坚实力量,提升耕地保护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同时在湖南省全域推广“湖南田长”App,实现“人防+技防”的全覆盖智能巡田。必须重视的是,由于乡镇政府没有行政执法权,从动态巡查、发现情况、上报问题等工作流程上,节点多、时间长、效率低,无法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导致了违法案件的追溯成本较高。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如何落实严格执法还亟待解决。其一,应当通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分级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整合监管执法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打造严格执法的“一张网”体系。其二,结合数字技术,促使“田长制”的监管体系进一步精细化、高效化。借助智能移动信息端、在线监测平台,对恶意违反耕地保护条例的行为,第一时间收集数据资料,系统自动传输数据及图片到相关部门终端并跟踪处理进度。其三,通过数字化平台,将各级田长、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紧密连接,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监管网络,进一步压实田长责任。通过“一张网”的执法和数字化的监管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形成湖南省推进数字赋能耕地保护新格局,创新“田长制”的实践体系,积极孵化“智慧耕保”“数字化监管”等新模式。

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群众参与度。在数字化技术加持、通过多维度融合进行耕地保护的“一体化”模式下,广大群众的监督渠道拓宽了。但要充分认识到,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部分地区群众对“田长制”相关监督软件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不高。湖南省域辽阔,区域发展程度不均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线上监督方式不太了解,加之对智能设备的使用程度不同,无法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因此,切实提高“田长制”的工作效能,还应积极向群众宣传“田长制”的工作政策,使“落实田长制、严守耕地红线”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公众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为此,可以通过法律援助志愿团队来践行“田长制”。法律援助青年志愿者通过参与“田长制”的实施,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专注于将法学理论知识融入耕地保护实践中,通过线上的微信公众号和微视频、线下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耕地保护和“田长制”宣传活动,让耕地保护的知识处处见、人人知,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耕地保护政策的知晓度、参与度。志愿者们为助力守护耕地红线、加快耕地保护智慧普法建设奉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热忱。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互动,为打造湖南田长制升级版、加快构建法治化的耕地保护体系提供新动能。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万丽君

一审:万丽君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