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13:07:18
曾天雄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的复杂性显著增加。特别是在乡村治理领域,乡村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口流失、结构碎片化、社会失序、资源稀缺、突发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危机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与制约,导致了乡村社会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制约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乡村刚性治理已经难以应对现代化浪潮对乡村社会的冲击。如何增强乡村韧性建设,提升乡村韧性治理能力,已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湘南学院刘卫平教授长期专注于乡村建设和治理等领域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日,其撰写的新作《新时代乡村韧性治理研究》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旨在从国家、社会、市场多重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乡村韧性治理有关理论与实践,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一种全新理念和行动框架。本书一共八章,每章均围绕乡村韧性治理的关键问题展开,力求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一种全新理念视角和行动框架。这是一本恰逢其时、满足客观需求,兼具理论建树和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专著在以下几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富有启发性。
一是从国家、社会、市场三维视角全面阐释了乡村韧性治理理论研究框架,为乡村韧性治理提供了全新理念。 作者站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高度,从国家、社会、市场三维视角出发,通过跨学科的理论整合,全面阐释了国家、社会、市场三者在乡村韧性治理中的作用、相互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了乡村韧性治理的“国家——社会——市场”的理论框架,并对其与乡村韧性治理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从国际视野出发,通过审视和反思各国乡村韧性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为乡村韧性治理的本土化提供借鉴,而且还特别关注和提出了契合我国乡村韧性治理的行动原则、行动框架、理论维度和理论体系。本书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从事乡村发展研究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是全面分析了乡村韧性治理体系在新时代的新功能和新路径,为乡村韧性治理制定了全新行动方案。 作者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现实洞察力,对新时代乡村治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做出了积极回应。在本书中,作者不仅探讨了乡村韧性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强调了乡村治理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中的战略定位,而且针对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来自国家的宏观影响以及源自市场经济波动的微观冲击等诸多风险挑战和困难,以务实的科学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旨在揭示乡村系统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的适应性和恢复力。作者巧妙地将韧性治理理论与乡村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分析,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案。作者深入分析了乡村韧性治理体系运行的现实困境、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功能定位,强调了多维系统推进乡村韧性治理,并一体化探讨了由城及乡的韧性治理理念、要素、机制优化以及优化“一核多元”的乡村韧性治理主体结构,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是对乡村韧性治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为未来乡村韧性治理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全新见解。 作者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和全球乡村发展的大背景,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进程中未来乡村韧性治理进行了探索和展望,提出了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见解。作者着力讨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韧性治理面临的实践挑战和系统变革的着力点以及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韧性治理的未来变革新方向、新路径。同时,探索了实现农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新路径,以及如何通过内生增长与成果共享,促进主体韧性、经济韧性、文化韧性、社会韧性、生态韧性以及组织韧性全面提升。这些前瞻性的内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旨在引导乡村治理研究和实践向着更加科学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新时代乡村韧性治理研究》一书以其对新时代乡村韧性治理的全新视角和深入分析,为理解乡村治理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南。它不仅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也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于那些致力于乡村发展和治理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实践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作者系湘潭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赵倩倩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