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态环境 2024-12-06 16:42:49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岳阳,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孕育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岳阳全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伴随着频繁的矿山开采活动,矿区内遗留大量的废渣(石)堆、露采场、废弃构建筑物等,造成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占损、土壤、水资源水生态、植被等不同程度的破坏,滋生地质灾害隐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岳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守好一江碧水”“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中央、部、省指示精神和市委“1376”总体思路,以系统整治为抓手,持续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全面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昔日“伤痕”得以治愈,披上了“绿衣裳”、嵌上了“宝石蓝”、挂上了“金腰带”。
▲ 治理修复裸露矿山 洞庭生态持续向好
经排查,全市13个县市区共有1014个矿山图斑,项目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对此,岳阳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抽调专人开展全面摸排,按照实际将图斑分类划分为生产(在建)矿山、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政策性关闭矿山、无法确认责任主体废弃矿山4大类,建立了全市矿山生态环境基础台账。
在此基础上,工作专班将9个县市区无法确认主体责任的416个废弃矿山图斑,根据流域(区域)划分为三个子项目,针对区域位置、矿山和矿种特点编制总体实施方案,采取工程治理、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方式分类制定修复方案,做到一矿一策,分类施策。摸清底数后,工作专班高标准编制了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并纳入“十四五”规划,为项目实施做好全面布局。同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了国家第二批山水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2.114亿元,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资金保障。
主要做法
▲ 2024年3月4日,岳阳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坚持高位组织。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统筹指挥,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强化协同配合,并结合“走找想促”大调研,强力推进项目实施。
▲ 2024年6月5日-6日,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立新一行来岳阳市考察调研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情况
坚持高标准管理。 建立行业管理横向全覆盖,市、县(区)、乡、村、组5级纵向到底的立体管理模式,从方案编制、工程实施、资金管理、监测管护、成效评估等方面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部门同步开展现场督查,先后耗费两年多时间,行程达到2万多公里,通过无人机航拍、铁塔监测、人工核实等建立了全市416个图斑实施前、中、后的图片影像数据库,开展全过程实时监管,有效保障了项目实施的总体质量。
坚持高频率调度。 明确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洞庭清波”、全市绩效考核等考核体系,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互联网+三地两矿考核的模式,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形成了“赶学比超”的干事氛围。
坚持高质量实施。 市指挥部牵头抓总,紧盯绩效目标“牛鼻子”,聚焦群众所盼,克服项目所在区域偏僻、材料运输不便、权属纠纷复杂等多重困难,多点平行推进。一是全面督导抓进度。凝聚部门合力,对照绩效目标任务、设计方案,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逐图斑开展联合督导,2022年完成91.22公顷修复面积,2023年完成330公顷修复面积,2024年完成228.78公顷修复面积。二是多方联动抓监管。组建专家团队、专业队伍、专技人员,以图片影像为基础、以资金执行为抓手,开展全过程监测。三是攻坚克难抓质量。严格落实建设方-勘察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4方质检,确保每一个图斑严格落实设计、质量和成效要求,以“一矿一精品”的模式全面完成修复。特别是2024年全市遭受了严重的冰冻灾害(1至4月)和洪涝灾害(6至7月),各县市矿山图斑受极端灾害损毁情况严重,市县两级勇于担当,多方筹集重建资金,优化损毁方案设计,采取集中攻坚、分类突破、彻底消除的策略,在2个月时间内,基本完成了损毁图斑的修复,为年底全面通过项目验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长塘镇新生村何洞地受灾修缮照片
▲ 神鼎山镇黄柏采石场受灾修缮照片
工作成效
▲ 公田镇熊山村长石矿二(修复为园地、林草地)
“绿色”颜值谱新篇。 全市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650公顷,修复率100%,植被覆盖度超过80%,人居环境改善受惠人数超过50万人,为森林碳汇功能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矿山及周边重现“山青、水秀、岸绿”优美画卷,“鸟啼、虫鸣、林喧”美好乐章唱响,生态效益取得明显成效。
▲ 步仙镇步仙湖村砖厂(修复为耕地)
“黄色”产值创新路。 按照耕地优先、因地制宜原则,可找回“流失耕地”900余亩,预计可为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可新增农用地3000亩。
▲ 达摩岭矿区(三益矿山采场和堆场修复为建设用地旅游景点)
“金色”价值创新高。 通过深度对接乡村规划及产业发展需求,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创新“生态+”模式;通过土壤提质改造,小田改大田等具体措施,有效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能;通过种植金盆柚、“大红袍”板栗、油茶、邹皮柑等较高附加值的特色水果,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亩均收入达15000元,全市农产品增收超过1000万元。同时,融合生态+乡村旅游的方式,将矿山地质、高附加值农产品、乡村休闲、自然风光相互融合,建立了集体+企业+农户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了多个网红打卡地,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增值突破2000万元,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古培镇雨坛村砖瓦用粘土矿(修复为建设用地旅游景点)
“红色”升值助新生。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条件成熟的矿点纳入空间规划,调整为红色建设预留区,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实施转型利用,推动产业兴村,助力财源建设。整合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对接产业集群,引进优秀企业,实施“拎包入住”政策,吸引企业落户,推动区域人口就业安置,实现农村闲置劳动力再就业安置1000余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岳阳市矿山生态修复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护绿”上坚守红线,在“增绿”上遵循基线,在“管绿”上筑牢防线,在“用绿”上兜住底线,在“活绿”上打破束缚,用实干实绩实效让“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再现洞庭湖畔,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