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让定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06 22:41:38
文/刘让定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院,如何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凝聚人心、提升实力、持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作为湘西来说,土家医药、苗医药等民族医药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底蕴深厚,如何将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一篇大文章。
明确医院文化建设内涵。 医院文化是发展的灵魂所在,涵盖医院的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标志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医院通过建立院训、院徽、院歌、院景,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体现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近几年,中医院的发展迎来机遇期,医院的文化建设也取得一些成绩,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医院文化建设单位。但对医院文化建设深层次的内涵理解和思考的不足,表面化、程式化、雷同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如院训没有特色,院徽简陋,院歌缺韵,院貌单一。中医院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中医药文化建设,不仅是中医院区别于西医院的文化特质,更是中医院文化建设中最具有吸引力,最能凝聚中医从业人员,强化中医药文化价值,挖细传统医学宝藏,发挥创新潜力,保证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院建设长盛不衰的重要内容。
认识中医药文化建设的 重 要意义。 中医药文化中的体现出来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经久不衰,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历代名医所流传下来的医学经典、古训、名著以及学术思想、祖传验方、治疗手法,既经济又管用,他们的悬壶济世、仁心仁术、大医精诚、服务百姓的精神更是现代医院建设的服务准则。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辨证施治的哲学和人文内涵,不仅是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底蕴和潜力,而且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在建立整体医疗观和“治未病”的新的理念方面,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是西医难以比拟的。中医院在医疗技术方面要走不同于西医发展的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非典、免疫性疾病、慢性病、亚健康、肿瘤晚期等方面的诊疗优势。弘扬、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传统医药的主体特征和特色,保持发扬其精华。中医扶正祛邪强身的机理被越来越多百姓所接受,中医药文化建设是宣传和弘扬中医药特色的最好的载体和舞台。
树立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和重要组成部分。就湘西州而言,民族医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3万多年前。据近年考古发掘证实,花垣县茶峒河边的山洞,是3万年前当地一名老药匠居住的洞穴。药匠生前为民诊疗疾病、救助难民,他的善举受民拥戴,死后当地民众将他的遗体厚葬于山洞。为了纪念老药匠,后人将此洞称为“药王洞”。秦汉以来,有龙山里耶秦简上记载的疾病、医方等医史文献;宋元以来,有溪州老司城宫内太医院及太医为达官贵人服务;明清以来,外地中医药人员纷纷来湘西开设药铺药店,坐堂诊病卖药;民国初,西方基都教头来湘西传教时将西方医学带入湘西。在西医传入湘西的几千年里,湘西各族同胞都是靠自己的传统医药防病治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州有州级以上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州级32项,州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5人。这些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资源是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发展的底气。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民族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信赖中医、忠于中医。
找准文化聚力的正确路径。 要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就必须打牢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的思想基础,要因势而动、因时而行、因地而变。做好守正文章,大力挖掘和传承土家医药苗医药精华。组织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历代土家医苗医名家学术思想研究,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深化里耶秦简的医学研究,抢救濒临失传的珍稀和珍贵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和保护土家医药苗医药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和具有特色的土家药苗药炮制技术和经验。加强土家医药苗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具有传统湘西特色的土家医药苗医药项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并为传承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完善学术传承制度,推进活态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和存储。做好弘扬文章,将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发展规划,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支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陈列馆、文化馆和宣传教育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药文化馆、博物馆和药用植物园,鼓励创作中医药科普作品、影视作品等文化产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动中医药知识进课堂。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宣传中医药知识,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报刊有文、网络有言”。做好包容开放文章,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按照由近及远,先亚洲后欧洲的思路,支持湘西州中医药民族医药走出大山、走出大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发展联盟。积极建设“民族医馆一条街”。整合民族医专科优势,将各具特色的专科专病民族医从业人员集中起来,开展民族医诊疗服务,大力发挥民族医“简、便、效、廉”的优势,提高民族医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扩大民族医社会影响,打造民族医品牌。
责编:黄馨怡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