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8 09:43:33
近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案例,全国各省市区共90个案例入选。湖南入选7个,数量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其中长沙市2个案例入选,株洲、湘潭、衡阳、岳阳、郴州各1个案例入选。
制造业是国之根本,也是湖南这几年的重头戏。本次入选的7个案例有何特点?对其他地区有何借鉴意义?
长沙、株洲综合实力突出
本次公布的90个案例,分为综合类实践案例和特色类实践案例。
综合类实践案例分量足,全国只有20个,表明其在综合质效、结构优化、创新发展、数字赋能、绿色发展、产业生态等六大方面表现突出。
作为我省制造业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长沙、株洲入选综合类实践优秀案例,整体实力领先。
长沙持续擦亮先进制造业城市名片,成功获批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全国智能网联“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2023年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六位,跃上历史新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长沙是全国最早实行“链长制”的城市之一。自产业链建设工作全面铺开以来,长沙保持“平均每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项目、每30天新引进一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速度。
(全球首列智轨列车行驶在株洲市神农大道。郭立亮摄)
在此基础上,长沙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省级培育对象”四级集群梯次培育体系,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目前,长沙已拥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湘潭、衡阳、岳阳、郴州特色鲜明
湘潭、衡阳、岳阳、郴州入选特色类实践案例,产业发展也别具一格。
我省重要老工业城市湘潭,长期以来面临“湘钢独大”困局,湘钢集团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近两成。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创新动力不足,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难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湘潭依托丰富的高校和企业资源,通过“双进双转”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双进,即组织企业走进高校、高校专家团队走进企业;双转,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转型,推动技术链与产业链的高效衔接,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目前,湘潭已建立50余家产学研合作基地,促成300余家企业与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形成长期协作关系,校企双方实现深度牵手。
和湘潭一样,传统老工业基地衡阳,也面临相似困境。在20世纪90年代,衡阳工业在转型中经历强烈“阵痛”,大量国企在改制中倒闭,衡阳工业优势逐步丧失,历经长达数十年的徘徊。
(衡阳特变电工制造工厂。目前衡阳已成为全国输变电产业链条最完备、规模最大的产业集聚地。图源衡阳特变电工)
为扭转颓势,衡阳实施“制造立市”发展战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具有衡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2021-2023年,衡阳连续三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连续三年上榜全国数字百强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衡阳推动工业企业“原地倍增”、实施企业赋“码”保护机制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在全省推广。
岳阳,牢记 “守护好一江碧水” 使命,以绿色转型重塑化工产业格局。
化工产业“尾大不掉”曾是制约岳阳高质量发展的沉疴。为此,岳阳把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作为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岳阳陆续完成39家化工企业搬迁改造、35家环洞庭湖造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42家园区“僵尸”企业处置、47家苎麻纺织企业关闭淘汰、117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从根源上消除了企业的环境污染风险。2023年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实现规模企业总产值1041.4亿元,实现税收13.5亿元。
郴州,探索亲商之道,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近年来,郴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持续创响“身在郴州、办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机制集成创新。
陆续出台降低企业成本“39条”、优化营商环境“20条”等政策,推行“企业无扰日”、企业赋码保护、“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优化服务方式解决,20%用规范监管方式解决,10%用行政处罚方式解决)等制度和方法,以务实举措护航企业成长。
2023年,郴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从2021年的1.82%提升至4.32%;企业开办压缩到0.5天、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180天,服务水平和质效明显提高。
来源:侃财帮
责编:林洁
一审:林洁
二审:郑旋
三审:李伟锋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