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态环境 2024-12-11 10:22:01
守护一江碧水
——永州市蓝山县美丽河湖建设典型案例
舜水,又名岿水,系湘江支流-舂陵水的主要源头,发源于所城镇人形山麓。由南向北在塔峰镇井湾村的两河口与俊水汇合流入钟水,全长64.43公里,流经所城、塔峰。传为舜帝南巡沿河经过之地,因名“舜水”。沿河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差,生活垃圾随意扔入河道,乱采河沙、河道阻塞。
突出问题
舜水河河道无专人管理,村民生活垃圾随意扔入河道,乱采河沙、河道阻塞,导致水流不通,每到雨水季节,洪水泛滥成灾,岸坡上杂草丛生,建筑垃圾随处可见,是一条名副其实“劣Ⅳ类河道”。
主要做法
(一)加强源头意识。 蓝山县坚持城乡一体、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实行生态“大环保”河湖管理机制,将湘江源头流域近9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定位为生态特级区;出台《关于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生态蓝山保护湘江源头的责任制实施意见》《蓝山县湘江源污染防治“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文件中,始终把保护湘江源头和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优先安排;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的湘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确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湘江源头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综合治理。 通过开展对舜水河的一期、二期综合治理,全面实行河长制,并成功申报舜水河省级湿地公园,极大地改善了湘江源头的生态环境。2010年以来,蓝山县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启动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分批实施了舜水河县城段、钟水河火市段、舜水河龙溪段等治理工程,总投资6000多万元。开展沿河乡村综合治理,127个沿河村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接通过封闭式管道输送至生态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用于农业灌溉或流入下游的人工湿地继续净化处理;全县农村配置分类垃圾桶8万个,垃圾收集车500余台,聘请农村保洁员656人,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源头区域34个村,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为了提高县城防洪标准,加快城市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并不断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城市防洪工程实施后新增和改善建设用地收益分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的投融资动能,支持城市堤防工程建设。共筹资1个多亿全面完成城区及城郊非主城区的城市防洪建设任务,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舜水河两岸形成完整的闭合圈,进一步完善县城排涝沟渠建设,高质量打造了一条塔峰镇岭脚村至雷家岭村人民满意的幸福河。
(三)加大巡查监管。 在镇、村实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兼任河长的新机制,明确河长巡河及工作职责;建立“河长工作室”,对河长责任河段实行经常性监督,实现全县全部河流和各类水库“河长制”全覆盖;全面推行“双河长制”,全县351名行政河长与民间河长坚持巡河;按照县、乡、村相互搭配的方式,明确责任及河段。目前,全县设置县级河长16名、乡镇级河长134名、村级河长181名、民间河长20名。由县河长办和水利局牵头,每年组织湘江源区域群众开展“保护湘江源头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生态保护意识。
(四)发展生态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农业,实行“产业替换”,退出生猪泛滥养殖,实行生态养殖,发展林下经济等得到全面有效推进;引进藤椒种植和山藤椒种植项目,在全县发展10万亩藤椒种植基地,全县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治理成效
通过综合治理,美丽夕阳映照下的舜水河,河水清,两岸绿,城乡美。潺潺流水,芳原绿野,生态农庄,沃土万顷,呈现出一幅幅“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丽画卷。
经验启示
蓝山舜水流域采取因地制宜、分段施策,全流域治理,精细化管理。同时,将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域旅游,全力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