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17:10:51
新湖南客户端12月11日讯(通讯员 姜峥 李扬)在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一场温暖而有力的“教医康融合”变革,正悄然改写残疾少年儿童的命运轨迹,为他们铺就一条走向自立、融入社会的希望之路。
蜕变:从“困于头盔”到独立行走
10 岁的茗茗(化名)是该校二年级学生,因感觉统合失调、本体感严重失调,内心常被恐惧裹挟。那顶头盔成了他的“安全壳”,情绪波动时,砸头、锤脸等极端行为成了他宣泄不安的出口。今年 3 月,学校个训老师果断建议家长带茗茗前往湖南省儿童医院全面评估,开启药物干预。同时,依据感觉统合能力、肌张力测评、行为问题调查评估,精心定制康复训练计划,从感觉统合、运动康复、情绪行为、沟通交往四方面入手,茗茗从在训练中依托老师开展活动,到自己在活动中自如地微笑。数月间,风雨无阻,假期也不停歇,老师通过视频远程指导。这份坚守终迎曙光,10 月底,茗茗摘下头盔,不再需要家人扶持,独立行走,同时问题行为消失,脸上不再青紫,常常挂满笑容,并且能在指令下,自主地完成一些小任务,成为老师、家人的小助手。他的蜕变,是“教医康融合”成效的生动注脚。
聚力:多部门联动,夯实融合根基
湘潭市将“教医康融合”视作重中之重民生实事项目,迅速组建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艳希挂帅,教育局、残联等多部门协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定期研讨、合力“破冰”,出台《湘潭市残疾儿童少年教医康融合试点工作方案》。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勇挑实施重担,挂牌多个融合站点,携手市妇幼保健院签约战略合作,深挖协同潜力,共促教育康复质量飞跃。其间,广纳家长建议,家校齐心,为孩子撑起稳固“后盾”。
深耕:科研赋能,创新康复模式
秉持“科研兴校”理念,学校把融合试点化作课题深耕。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特殊教育学校教医融合困境及破解路径—基于 T 市的实践研究》稳步推进。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成效,教师们深耕细研课程,形成了医生托管型、医教联合型、教医联合型、教师主导型四类课程。针对肢体残疾类(脑瘫),智力障碍伴随中度运动缺陷,智力障碍伴随轻度运动缺陷,孤独症、智力障碍(无运动缺陷)、听力障碍儿童青少年进行系统康复,为孩子们提供更具针对性、专业性的特训服务。
展望未来,湘潭市特殊教育学校将紧扣残疾儿童案例深挖、干预,打磨可复制推广的“湘潭模式”,让“教”中有“医”托底,“医”融于“教”赋能,以匠心深耕品质特教,托举起每一位残疾少年儿童的璀璨明天。
组稿:马志军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任琼瑨
三审:周智颖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