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峰区:建好商圈法治驿站 助力营商环境“出圈”

    2024-12-12 09:40:06

罗宏俊

雁峰区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抓准政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创新设立“商圈法治驿站”,积极营造商圈依法治理、规范经营、健康发展的放心消费环境,将辖区内“市府路商圈”打造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经济最活跃的商圈之一,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

坚持“三好”建平台

一是选好一个阵地。依托商圈党群服务站,创新设立社区“商圈法治驿站”。驿站内设民意征集室、议事室、调解室、心灵氧吧、普法读书角、普法讲堂等,配备相关软硬件设施,实行工作日全天开放,并建立值班、服务承诺、即时办结和限期办结等21项制度,实现“一站式”办公、“一门式”服务。

二是组好一支队伍。由区委政法委和商圈党组织牵头,综治、信访、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城管等部门常驻,组建专兼职团队,开展分类服务;精选职业律师、法律顾问组成法律团队,提供专业服务;由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组成矛调队伍,兜底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服务;由“五老”志愿者、党员商户、“衡阳群众”等建立16人的商圈志愿服务队,带动商户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周边群众,履行社会责任。

三是建好一套流程。制定《“商圈法治驿站”法律服务清单》,建立并公示买卖纠纷、物业纠纷、就业诉求、邻里矛盾等服务流程和便民联系卡,按照驿站“接单”、区委政法委和商圈党组织“派单”、街道和职能部门“办单”、专人“回单”的流程调解矛盾纠纷,为优化商圈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坚持“三有”优服务

一是常态化宣传,让“民法”有人讲。驿站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点什么讲什么”的原则,采取发放“讲法菜单”服务卡、普法宣传手册,收集筛选商户、消费者及住户关注的热点法律问题,每月开展普法小课堂,邀请普法宣讲员到驿站内为大家宣传法律知识,并安排专业人员现场答疑解惑。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讲15场次,发放普法手册达1000余份。

二是多渠道征集,让“民意”有人听。定期组织“首峰夜话”座谈会,充分征集商户和居民意见建议;“驻点法律顾问”每周至少1天固定值班,接待听取群众诉求;通过驿站意见箱、网格微信群、政务服务热线等多途径,紧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今年,驿站围绕民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企业诚信经营等开展“首峰夜话”2次;就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征集书面意见23条,全部被区委依法治区办吸收采纳。

三是沉下去走访,让“民忧”有人解。 注重沉下去、走出去服务,商圈志愿服务队每周分网格下沉到辖区内开展敲门行动,及时掌握化解住户、商户、消费者、物业等群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如,成功调处居民楼业主与宾馆经营者因加装电梯激发的矛盾,顺利平息商户之间因垃圾桶摆放意见不一致而引发的争执等等。今年来,驿站走访商户实现100%全覆盖,累计调处各类纠纷矛盾40余件。

坚持“三融”提效能

一是实现法治与文化交融,提升安全感。通过打造法治文化景观、依法修订居民公约、开展知识抢答赛、观看宣传片、举办知识讲座、举行诚信经营评选等各类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商户和居民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安排专业律师为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项目可行性规划设计提供法律服务,将普法工作融入到街区文化元素中,让法治文化“触目可见、触手可及”。

二是实现法治与商贸共融,提升获得感。驿站致力商圈高质量发展,坚持公平公正的立场,调处矛盾纠纷,保障商户合法权益。比如,个别商铺因生意不景气存在拖欠租金的情况,经过驿站调委会的多次调解劝说,房东同意适当减免部分租金,商户当场兑现支付租金,双方各让一步,握手言和。又如,两家公司因临街门面改造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闹得不可开交,街道、社区及商圈调委会积极充当“和事佬”,在大家的合力劝说下,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三是实现法治与自治互融,提升归属感。依托“商圈法治驿站”平台,社区和商圈党组织联合街道、职能部门、物业公司、商户代表、居民代表组建商圈调委会,推行“小事驿站当面调、大事驿站开会定”的议事模式,实现商圈事、商圈议,商户从原来的“我被管”“各管各”转变为现在的“我要管”“我会管”,“小事不出商圈,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雁峰落地生根。

如今,在雁峰区,“商圈法治驿站”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守护着社区的万家灯火,点亮了整个“市府路商圈”,也让雁峰区的城市名片更加亮眼,更具吸引力。

(作者系雁峰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

责编:曾愉捷

一审:曾愉捷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