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秦梦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12 16:45:19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正式出版发行,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 下文简称 “规划院” ) 党委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各部门立足本职岗位,聚焦主责主业,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以规划之力助推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悠悠万事,规划为先。 规划院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编制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生态绿心等系列专项规划,深入推进美丽湖南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牢记殷殷嘱托,擘画洞庭发展新蓝图
规划院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湖南)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规划》以维护长江流域水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为使命,以推动湖区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谋划安澜洞庭、碧水洞庭、生态洞庭、富饶洞庭、宜居洞庭、畅通洞庭、开放洞庭和幸福洞庭空间布局方案,为洞庭湖区未来十五年擘画空间蓝图。
《规划》具有三大亮点: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洞庭湖综合治理、推动湖区绿色转型的有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突出协同保护主线,体现高度政治站位和强烈责任担当。二是《规划》为全省首个获得批复的省级区域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突出区域协同,重点聚焦跨区域统筹协调的江湖协同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等内容,着力将区域建设成为江湖协同治理引领区、湖区绿色转型先行区、内陆港口型物流枢纽及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规划》坚持以水为纽带的区域特色,始终把水安全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将 “治水—护水—用水—兴水—管水”融入空间布局方案和空间利用任务,为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助推洞庭 “高颜值”转化为“高价值”, 规划院 支撑开展省政协人资环委 “推进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培育大美洞庭绿色新动能”课题研究。课题梳理分析了洞庭湖自然资源禀赋和目前洞庭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堵点,聚焦提升生态产品供应能力、健全生态补偿制度保障生态产品永续利用、多举措推进生态产品产业化利用等方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优选出芦苇、候鸟、江豚、荷、茶等独具湖区特色的生态产品,从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科普五个方面,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用场景,打造出一批可观、可赏、可歌的洞庭湖名片。
守护生态绿心,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和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规划院 积极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起点、高标准开展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系列规划编制与课题研究,共建 “全域美丽大花园”,加快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支撑长株潭生态绿心顶层设计。 编制《长株潭生态绿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2024-2035年)》《长株潭生态绿心国土空间规划(2024-2035年)》。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特色导向,通过科学评价明确绿心范围及管控分区,锚固“一核四廊三楔十脉”的生态格局,构建全域公园体系,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引导城绿融合空间布局,加强重点风貌管控,强化公共设施共享支撑,统筹跨域空间治理,实行单元管控传导,积极探索完善大尺度空间生态保护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制度、高度城镇化地区生态价值转化和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城市群生态绿心、彰显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质共享空间。
支撑编制《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绿道系统专项规划( 2023-2035年)》。 绿道专项规划搭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绿道规划建设的工作框架和顶层设计,为绿心中央公园绿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引。规划以 “生态绿网、融城之链”为愿景,构建“双环两廊六脉”的总体空间结构。规划至2035年,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绿心中央公园三级绿道网络,力争将中央公园绿道打造成为展示绿心风情,串联城镇乡野,激发地域活力,展现湖湘文化,加速生态价值转化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推动全民参与守护绿心。 承担长株潭绿心生态补偿金提取机制研究,课题围绕《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中 “对绿心融合发展区和绿心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列入绿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这一规定,聚焦怎么收,收多少,收取范围等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金提取案例,提出了符合长株潭地区实际的生态补偿金收取和分配方案。研究始终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通过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激发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有利于平衡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推进系统保护修复,厚植高质量发展 “绿”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规划院 立足服务自然资源 “两统一”职责,坚持规划引领,参与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构建全省生态修复工作的一盘棋和路线图。积极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支撑构建全省生态修复工作 “一盘棋”。 根据省厅部署, 规划院 牵头编制《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及《湖南省“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两部规划分别于2022年11月及2021年7月发布实施,其中,“十四五”专项规划为全国首个发布实施的省级规划。两部规划立足我省自然地理格局、生态系统状况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以长江岸线湖南段为纽带,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自然屏障,以湘资沅澧为脉络,构建起湖南省“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提升生态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贡献规划力量。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服务工作。 祁阳市茅竹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以乡镇国土空间和村庄规划为引领,以湘南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粤港澳大湾区 “菜篮子”供应基地、永州市农文旅休闲度假胜地以及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建设目标,整体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按照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推进试点区域内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善了生态质量,有效的促进了试点区域生态振兴。
支撑全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牵头编制湖南省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空间保护机制,构建全省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探索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遗产整体保护活化利用的路径、方法,切实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规划秉持全面覆盖原则,划定地域特色分区。结合湖南省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生态环境、景观资源和建成环境特色,及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与自然条件,对全省空间进行地域特色分区,以延续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地域特色为目标进行引导,有效指导全域特色彰显,展现湖南国土景观的多样性。
责编:喻亮
一审:喻亮
二审:瞿建波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