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评论 2024-12-13 16:23:24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集体学习述论
毛 胜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然要求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此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多次组织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集体学习,深入研究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统领多样化思想文化发展,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先聚焦掌握“看家本领”,对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2013年12月3日、2015年1月23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先后就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2015年11月23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8年4月23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随着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2023年3月30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这一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学深悟透这一思想,既要全面学习“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还必须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这一思想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 不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特别是深入阐发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9月29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进行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密切关注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023年6月30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着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意义重大。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昂扬。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深入研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问题,并紧密联系实际,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好红色资源等问题进行深入学习。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2014年2月2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2015年12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要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2021年6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光荣革命传统、始终坚持推进自我革命,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围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行了深入学习研究。
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2013年12月30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当前,我国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有意抹黑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不对称的“落差”。2021年5月31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和具体举措。2024年10月28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我们要结合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历次集体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明确要求。 要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赓续中华文脉、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明确要求。 要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要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明确要求。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明确要求。 要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编:王敦果
一审:王敦果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湘评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