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13 22:46:06
曹茜茜
前不久,日本历史学专家笠原十九司的一篇论文《史料发掘:南京大屠杀的现场与照片——基于一个日军炮兵的阵中日记和回想录》被翻译并刊登在2024年第3期《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杂志上。这篇论文的诞生源于一封书信,来信人永井元的父亲永井仁左右曾是侵华日军独立野战重炮兵第十五联队的士兵,他秘密带回日本的屠杀现场照片和手写注释,是南京大屠杀的有力证据。
87年前的今天,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30万同胞惨遭杀戮,几乎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30万死难者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而这一切美好都在屠杀中陨灭。更令人悲愤的是,直到今天,仍有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公理正义逆潮流而动,极力回避和否认南京大屠杀,甚至妄图歪曲、篡改、美化侵略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2014年,中国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希望通过国家行动记住这段历史。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坚持不懈追寻历史真相,帮助南京还原史实拼图——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以生命写就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还发掘了《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珍贵史料;美国小伙埃文·凯尔顶着网络暴力与死亡威胁,将记载日军侵华罪证的二战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日本友人大东仁捐赠了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涉及下关码头日军屠杀……此次日本历史学专家笠原十九司亲自书写日本之耻,并在镜头前大声唤醒“选择性失忆者”,不仅是对我国30万遇难同胞的深情告慰,更是对历史真相的守护和反省。
搜集并珍藏这些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有责任”记住什么。就像一年一度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不是为了放大仇恨,而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如今,南京大屠杀惨案已经从“国家记忆”升华为“世界记忆”,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艰难历程始终在激励所有中国人:只要足够坚定,只要我辈强大,定能用正义对抗不正义,迎来黑白分明的那一天。
责编:周泽中
一审:周泽中
二审:尹虹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