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2024-12-14 14:28:28
“张文宏是不是带货了?”最近,有网友称在网络卖货视频中看到知名医生张文宏在售卖一种蛋白棒产品。不过,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很快就能分辨出这是AI合成的视频,并非本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换脸已经能够做到以假乱真。当AI技术被不当使用,用户该如何识破骗局?监管如何跟上技术发展?
张文宏回应“被AI带货”:已多次投诉 但违规账号屡禁不止
在带货视频中,被合成的人像反复介绍一种产品,声音听起来很像张文宏本人。一些老人信以为真,不仅下了单,还呼朋引伴来购买。对此,张文宏回应称,这样的卖货账号不止一个,而且一直在变,他多次向平台投诉但屡禁不绝。
目前,用语音合成来模仿他人声音,生成视频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甚至仅用一张照片就能生成此类视频。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AI技术冒充名人带货、诈骗越来越多,这里的关键不在AI,而是要及时处理利用AI冒充他人的内容发布者。冒名顶替、虚假宣传、破坏名人肖像权、利用名人的公信力来牟利,这些行为会给名人带来风险,也会成为诈骗分子的温床。”
工信部反诈工作专班专家李坤介绍,在网上,耳听眼见不一定为实。“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以假乱真,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精准制定诈骗脚本。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公开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肖像或视频,然后利用AI技术对受害人面容特征进行学习,模仿眨眼、摇头等动作,实现以假乱真的效果。”李坤说。
虽然目前AI“换脸”和“仿声”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和较高的实现成本,但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就可能在即时通信或者社交软件上伪装他人,开展诈骗活动。
如何识别AI换脸换声?
据了解,AI换脸主要使用深度合成技术。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提出,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深度合成的内容添加显式或隐式水印。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安全与元宇宙部专家陈文弢介绍,水印的本质就是提示公众这个内容是由AI合成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追溯来源。
专家提醒,用户可以学习一些小诀窍,来辨别AI换脸诈骗。比如,在进行视频对话时,可以要求对方在脸部前面,通过挥手的方式识别实时伪造的视频。 这是因为在挥手的过程中会造成面部的数据干扰,如果是伪造的人脸,会产生一定的抖动或闪现。
在点对点的沟通过程中,可以问一些只有对方知道的问题,以此来验证对方的真实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鉴别方式都是基于现有算法的局限性。未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类AI变脸技术有可能更具迷惑性。
监管如何跟上技术发展?
快速发展的AI技术带来了相关信息的爆炸式增长,造成了AI信息甄别困难。因此,治理也应当提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称,目前受害人维权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缺少简化诉讼的渠道,另一方面是平台在处理此类维权问题时,不配合、不积极。 “下一步,既要疏通当事人维权渠道,也应要求平台完善算法,及时发现问题视频,增加平台监管内容的责任义务。 ”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表示:“从治理角度来讲,需要考虑整体的技术准入,包括良性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和选用。从社会组织管理角度来说,这对我们优化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可信任的验证机制建设成为非常紧迫的话题。”
此外,吴沈括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从自身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
“用户要提升辨别能力,比如视频中某位公众人物发表跟他的身份不相关,甚至完全偏离的言论内容时,就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同时,平台可以发布一些风险警示,让用户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更及时地警惕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吴沈括说。
责编:戴蓉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