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5 19:03:4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5日讯(记者 黄煌)作为一本流传三百多年的历史书,《纲鉴易知录》中蕴涵的智慧,对当下的年轻读者有哪些借鉴意义?经过重新编纂和评注后的《纲鉴易知录评注》,又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和当代立场? 12月14日,《纲鉴易知录评注》新书沙龙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举行。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是 《纲鉴易知录》唯一评注本 。
清朝康熙年间,《古文观止》的编纂者吴乘权鉴于《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的缺憾,编纂了 一部繁简适度、篇幅适中的中国古代编年体简明通史《纲鉴易知录》。《纲鉴易知录》共107卷,记载了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至明末的历史。本书取材于《通鉴外纪》、《通鉴前编》、《通鉴纲目》、《明纪钞略》等史书,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大事删繁就简地编成一部完整且简明易懂的中国通史。 《纲鉴易知录》问世后,因其简明扼要的历史叙事和清晰雅正的语言风格,成为广受欢迎的历史入门书, 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和当代历史上许多读书人,包括梁启超、胡适、毛泽东等。
《纲鉴易知录评注》由 岳麓书院编撰,以1925年扫叶山房石印本《纲鉴易知录》为底本,改正原书文字讹误,并对其中的史实错误以注释的方式加以说明,形成准确、完整的文本;对地名、纪年、职官典故、生僻字词等施加注释,疏通文意;在每卷开头、卷末和文中重要关节,加以评论,体现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为治国理政和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新书沙龙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中华书局副总编辑俞国林、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系副主任谢一峰作为嘉宾与现场主持人、资深媒体人柳理 围绕年轻人为什么要读《纲鉴易知录》展开对谈。
在三百多年的流传过程中,《纲鉴易知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 “前世今生” 。俞国林梳理了《纲鉴易知录》的出版背景与传播过程。自康熙五十年开刻之后,《纲鉴易知录》的版本在十几个堂号之间流转,一直盛销不衰。光绪年间,随着成本更加低廉的石印技术的引入,更是出现了十几家出版社同时发行《纲鉴易知录》的盛况。而《纲鉴易知录》也因为其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和重点,成为了许多人阅读史书的选择。 《纲鉴易知录评注》全书共有 14700 多条注释,撰写了 1800 多条评论。肖永明介绍, 评论的过程体现了两个原则: “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二是对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借鉴,不仅吸取了史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对传统史论著作进行了参考。”
谢一峰将年轻人阅读《纲鉴易知录评注》的好处总结为三点。首先,了解决定历史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对于读者抓住人生发展的关键节点具有启示作用;其次,阅读史书有利于建立“ 关联性思维” ,培养起纵观全局的能力,能够以多元角度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后,若能拥有“ 大出入” 的历史观,既能进入历史的情境和细节中,又能从一种更大的超越王朝史观的文明尺度来看待治乱兴替,在面对现实人生时也会修炼出更加成熟的“ 大格局” 。
从《纲鉴易知录》丰富生动的历史书写中,也能生发出许多令人深思的趣味话题。俞国林以自己投身编辑出版行业的经历为例,指出“ 平和的心态” 与“ 贡献的精神” 是年轻人在人生起步阶段最需要守住的“ 纲” 和“ 常” 。而对于“ 忠臣死得快” 这一说法,谢一峰以魏征为例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了解领导人物的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面对问题时,我们也需要把“ 情绪价值” 和理性自省的意识结合起来。而肖永明则认为,忠臣在进谏的时候也需要自我反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顽固地坚持己见。
本次活动由中华书局、岳麓书院联合主办。
责编:黄煌
一审:黄煌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