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 如何在经济寒冬里找到中国经济的春天

    2024-12-18 12:04:20

文/李克浪

(作者近照)

2024年进入12月,全球经济仿佛步入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暗夜临近,严寒将至”的阴霾笼罩着世界各国的经济领域,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处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困境,中国经济亦在这股寒流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突出且值得深入研究的现象是,各行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以往相对宽松的消费模式转向更为谨慎、节俭的消费方式。

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深入剖析消费观念转变的原因,会发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放缓的态势。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2.7%放缓至2.4%,低于疫情前3%的增长率。而随着人们收入与支出不平衡;就业市场不稳定;大众消费频次降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储蓄意愿增强等因素叠加,未来十年都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低迷时期,全球的经济都会持续衰退。“霜重鼓寒声不起”,在这大变革的经济背景下,只会等待援助而不思考自救的中小微企业一定会湮灭于历史变革的洪流中。

时代并非一成不变,寒冬真的来了。不得不承认,曾经被很多人认为有前途的事业,如金融、地产、餐饮、教培等行业在经济低迷的时代显得脆弱与不堪,我们在思索出路,也在探索新知……一位智者曾经说“冬天来了,我们不可能改变季节,我们只能寻找避寒的方法",悲观情绪蔓延只会无益,需要我们迅速调整,找到穿越冬天的办法。在这里,我想从目前我开创的「到家旅居」遇到的经历,以及文化旅游康养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浅谈一下自己的“御寒”之道。

为什么我会选择转型重点从事投资「到家旅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那么,文化旅游康养产业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正站在国家战略的风口浪尖。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在政府全方位的支持下,在有识之士的引领下,就像股强劲的东风,推动着它乘风破浪。而「到家旅居」作为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的先行“独角兽”,将以实际行动展现出其产业发展的无限潜力。

(一)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符合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到家旅居」是顺势而为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当经济低增长、高失业的时候,政府财政税收增长缓慢而社会保障支出增多,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状况下大量资金就会转向投机市场,从而催生投资风险加大。这在近期股票市场动荡、P2P和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融资案件频发得到充分证明。要适应新常态,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必须要把眼光放在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如何将劳动力、技术、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上去。

「到家旅居」的创立之初,是立足房地产模式急需创新与变革的背景下。当闲置资产已经成为社会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时,这时就需要一家能够带头的企业,改变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遗留下的空置房屋现状。「到家旅居」以高新技术整合,将大众手中的闲置资源汇聚集中,再通过平台运营服务,结合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将康养、美食、娱乐融入其中,使其闲置资产的价值再放大,再利用。最终实现为所有人在任何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桥流水人家”。

(二)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很多专家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牺牲了经济质量,将环境问题恶化归咎于过度追求经济增速上来,甚至提出放缓经济增速保护环境的建议。我个人不同意此观点。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必然导致环境问题,放慢经济增速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势必导致失业率增加、税收减少,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生命的延续,必须要站在国家的高度制定发展战略。伴随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落地,中央政府从多个方面、各个层级鼓励地方开展“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建设,它将成为下一步中国各地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和经济发展的主流特色发展模式之一。

而「到家旅居」的模式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无需增加社会财政负担、大批量投入建设,而是将已建设成的资源变废为宝,整合利用。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过轻资产运营,撬动重资产再使用,从而拉动内需,提高消费。「到家旅居」能源使用率低、排放少,环境压力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能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衍生出的生态圈能大幅拉动就业,是符合国情、顺应民心,利国利民的事业。

(三)在“健康中国”正式成为中国发展核心理念的背景下,我们将正式进入「到家旅居」的时代

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情。而时间窗口和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变迁,和时局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三年前一场疫情加速了大健康时代的来临,我们终于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开始钟情于大健康行业,使大健康行业市场份额不断飙升。在过去几年中,全国共拥有上万个旅游地产项目,并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涉足于旅游地产开发。根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全国各地文旅康养项目签约与投建金额就超过2000亿元。不乏华润、华侨城、融创、保利、万科、北京辉煌等多家知名房企纷纷布局文旅康养产业,将其作为产业转型的突破口。

「到家旅居」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从破而后立率先转型到现在的骨架已成,血肉待丰!四年的时间,「到家旅居」模式已备受市场认可。小程序、app正式上线运营,30多座城市区域合作意向签约,100多座城市规划布局建设,平台客户日活量、日常租住率、房屋加盟数拔节生长,世界资本纷纷翘首以待;未来三年上市美国纳斯达克,五年成就千亿规模,指日可待。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属于「到家旅居」的新时代。

(四)快乘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东风

近年来,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布多个政策文件,从多个角度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已经被摆上了一个越发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任务部署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更需贯穿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始终。

「到家旅居」正是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将海量分散化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并共享,以“文化+旅游+康养”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向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动能不断释放,以谋求打造文旅新消费场景和新业态,从而促进旅游康养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缔造业界瞩目的创新典范。

做负责任的文化企业既要树立百年发展战略又要有脚踏实地的规划

我一直在强调「到家旅居」是一份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难关肯定是有的,关键几个点就在于正确的方向制定、有力的落地执行、创新的科技运用、精准的人才把控,长远的战略部署。

——要有行稳致远,承担社会责任的发展信仰。

做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但唯营利至上、缺乏信仰和坚持的企业不会有长久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做「到家旅居」,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充分考虑与公益性和社会性相结合。高质量的旅居产品不能做成快餐文化,不能一味迎合某些大众的低俗恶趣味而降低我们对产品质量的标准。

「到家旅居」所打造的产品追求高效、便捷、实惠、与原生态相和谐统一,不仅仅局限于建造一个城市,追求多少回报,而是构建“百城、千家、万人”的企业蓝图。打造全国100多个地区的个性名片,建立起每座城市1千家以上的「到家旅居」,影响数千万人消费、就业与生活。从而达到弘扬每个地区的旅居文化、传承历史、多样生活,让每座城市通过「到家旅居」的运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五年为期细化企业发展规划,发展路径设置要符合逻辑,经营策略要紧密贴合时局。

目前,经济格局面临洗牌,文化旅游康养产业领域覆盖广,可投资项目名目繁多,如何独具慧眼选择好的投资项目?我认为从杠杆率的角度考虑是比较科学和符合逻辑的。我国企业负债率高达125%,是全世界企业负债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急需削杠杆;但我国家庭负债率十分低,仅有38%,相比发达国家的75%家庭负债率,家庭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所以,我认为当B2G(企业对政府)、B2B(企业对企业)的生意会比较难做,而且在未来几年都很难找到大的盈利点,相反,B2F(企业对家庭)的生意现在很好做,未来也会很好做,「到家旅居」正是谋定在此。我们近5年集中精力盯住的是同家庭消费有关联的增长市场,推出直达家庭用户的旅居产品,为大众快乐服务、健康服务、为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准服务,而不要把过多期望寄托在政府补贴、财政支持或企业用户上。什么是为快乐服务、为健康服务?旅游、时尚、娱乐、休闲、养生,这些都是。

——完成企业海外资产配置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必走之棋。

海外资产配置不是简单的在海外购买房产、庄园或土地,而是一种立体的、综合的、全方位的融合,这种错配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低成本资源,最大化的实现企业成长过程中资产安全和发展安全。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上市是必须实现的一个目标。

「到家旅居」制定的就是这样一个发展目标,3年内通过SPAC、IPo等的形式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们会寻找能适应中国成长环境的海外企业作为并购目标,这样「到家旅居」至少有两个增长方式,一个内生式的、一个海外并购式的,极大增加公司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抵抗力,同时达到企业扩展、资金注入、品牌影响、市场推广等发展目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大胆地、毫不犹豫地拥抱“AI人工智能”。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通用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AI人工智能”为企业对接世界、加入全球战略竞争格局插上了翅膀。嫁接“AI人工智能”,就可以将我们的产能以最低的成本扩张扩大。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轻松地了解大众文化需求,了解我们直接服务的家庭用户对象。

以「到家旅居」为例,我们可以通过“AI人工智能”向用户提供十分方便的一站式入住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积累用户数量、培养用户登录习惯,并带动附属产品的销售,产生长尾生意。未来「到家旅居」也将通过“人工智能库”提供的数据了解目标客户的生活消费习惯、旅行行程等,提供旅游管家服务、酒店预订服务和免费接送机等服务,让客户以很低的价格甚至免费享受到贵宾的服务,再从其他主营的附加产业链中找到回报。

企业穿越寒冬的“底气”,是“修炼内功”

外部环境越寒冷,企业越要向内看。一个合格企业要想成功的穿越寒冬,只靠抓机遇、抓拐点肯定不行,毕竟“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打铁还得自身硬”,强筋骨才能御风险,企业的每一步自我提升,都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克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也是企业要适应的规律。我们回顾每一轮的经济周期,会发现优秀的企业都是在寒冬里苦练“内功”,时间是企业创新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风口之上,是赚快钱,还是练内功,进化生长,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无不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与心性。要想不被时代发展所抛弃、被行业巨头所吞噬,绝不能坐以待毙,要从企业内部管理驱动创新发展,从逆境中获得新生!

强化意识。 变化往往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在政策调整和行业洗牌的大环境下,文旅企业和从业者如若不能紧跟方向、把握核心,很容易就会走上发展的歧路,将辛苦打拼多年的成果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直接被淘汰。因此,一定要强化危机意识,做到未雨绸缪、不断自我更新,从而在危机来临时做到从容和淡定。

重视人才。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核心资产,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企业”的“企”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止”。企业是起于人,止于人。国家的竞争靠实力,实力的竞争靠企业,企业的竞争靠产品,产品的竞争靠品牌,品牌的竞争靠人才,最终一切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

不断学习。 读书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的方法,读书可以给思想更新换代,只有思想改变才能进一步改变行为,然后改变习惯,然后改变性格,最后改变人生。人不是慢慢变老的,而是在一瞬间变老的,是在思想停止增长的那一瞬间变老的。企业也是如此。当企业停止学习的那一天,企业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只是很多企业家还没有感觉到自己病入膏肓。

注重文化。 什么叫文化?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造集体人格。经济是一切历史活动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客观反映。任何经济活动的背后,一定是政治活动;任何政治活动的背后,一定是文化活动;任何文化活动的背后,一定是思想活动;任何思想活动的背后,一定是哲学活动;任何文化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哲学活动;任何哲学活动最后都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活动。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文化具有抚慰心灵、舒缓情绪、感受美好的功能,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反而会不断增强。在“太平盛世”的年代,发展能够掩盖一切问题。但是,一旦企业遭遇到经营危机,尤其是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企业文化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把握规律。 企业要做到十亿的时候,就要把人生的规律掌握好;企业要做到一百亿的时候,就要把行业的规律掌握好;企业要做到一千亿的时候,就要把经济运行的规律掌握好;企业要做到一万亿的时候,就要把国家经济增长的规律掌握好;企业要做到十万亿的时候,就要把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律掌握好。要把握国家的发展规律,就要懂得国家的历史和未来。特别是在中国,做企业一定要讲政治,要做到对党和国家忠诚、个人干净和敢于担当。只有熟练把握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才能顺应国家大势而动,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整体发展之中,最大可能分享到国家发展的红利,真正做到顺势而为。

勇于创新。 不创新是等死,盲目创新是找死,我们企业要有效、有质量、有目的地创新。创是更新知识,新是汲取智慧;创是发明专利,新是产品迭代;创是把钱变成纸,新是把纸变成钱;创是容易的,新是艰难的。所以说要实现创新,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很多的企业就是在创新路上没有实现迭代。要有自己否定自己的能力,任何一个成功的延长线必定是失败;任何一个生命的延长线一定是死亡,所以我们企业要在自己死亡之前成功的涅槃。

战略清晰。 战略决定未来,组织决定成败。企业一定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企业家一定要有战略有战术、有理论有实践、有眼光有能力、有王道有霸术、有宏观有微观。不懂战略不懂理论、不懂王道没有眼光,企业走不远;没有战术没有实践、没有能力没有霸术,企业走不动;既要宏观无限大,又要微观无限小。没有宏观的无限大,就无法掌控如今这个复杂的局面;没有微观的无限小,就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

寒冬之下,勇者为胜。信心比黄金重要,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寒冬”,企业家能以积极、良好、理智、从容的心态来有效应对,就能看到光明,就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勇气。但身处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若过度谨慎,则有可能丢失对优秀项目长期投资和共同合作的机会。

在经济大环境如履薄冰的现实层面,我们必须认清现状,“躺平赚钱”、“铁饭碗”等红利时代已经褪去,“站在风口处猪也能飞起来的”的局面也不复存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势都还十分严峻,只有保持危机意识,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练好内功,才能直面挑战,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抱团取暖,熬过寒冬,得见十里春风!

(作者简介:李克浪,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市场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南省文化艺术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湘商十大经济风云人物)

责编:周洋

一审:张文杰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