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绘就生态画卷 变“废”为宝,助力乡村振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18 20:21:58

点“石”成金,绘就生态画卷

变“废”为宝,助力乡村振兴

——岳阳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典型经验纪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龙子望 胡欣鑫

巍巍幕阜山,浩瀚洞庭湖。作为湘北门户,岳阳临长江、纳四水、汇三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岳阳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然而伴随着频繁的矿山开采活动,矿区内遗留了大量的废渣(石)堆、露采场、废弃建(构)筑物等,造成了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占损、土壤、植被、水资源水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隐患,对全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市委“1376”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以系统整治为抓手,秉承生态与人文、人居与发展、和谐与多样的理念,全面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矿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昔日“伤痕”得以治愈,换上了“绿衣裳”、嵌上了“宝石蓝”、挂上了“金腰带”。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对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先后进行专题报道,《湖南红网》以“遥望洞庭山水翠”为题作特别推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应纳尽纳,一张蓝图绘到底

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指派岳阳市资规局牵头成立专项小组,对该市13个县市区1014个矿山图斑开展全面摸排,按图斑分类划分为生产(在建)矿山、有责任主体废弃矿山、政策性关闭矿山、无法确认责任主体废弃矿山4大类,建立全市矿山生态环境台账,构建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

岳阳将部分县市区无法确认主体责任的416个废弃矿山图斑,根据流域(区域)划分为三个子项目,针对区域位置、矿山和矿种特点编制总体实施方案,通过采取工程治理、自然恢复、转型利用等方式分类制定修复方案,做到一矿一策,分类施策,确保不留死角。

高标准编制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为项目实施做好全面布局。同时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了国家第二批山水项目,争取到了中央和省级资金2.114亿元,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足额的资金保障。

统筹推进,一把尺子量到底

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统筹指挥、自然资源部门“一把手”亲自抓、靠前抓,与财政、生环、农业农村、林业等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结合“走找想促”大调研,强力推进项目实施。

建立行业管理横向覆盖,市、县(区)、乡、村、组5级纵向到底的立体管理模式,从方案编制、工程实施、资金管理、监测管护、成效评估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岳阳市资规局牵头同步开展实地督查,通过无人机航拍、铁塔监测、人工核实等方式逐步建立了全市416个图斑实施前、中、后的图片影像数据库,实行全过程实时监管,保障了项目实施的总体质量。

明确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纳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洞庭清波”、绩效考核等考核体系和专项行动重要内容,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互联网(湖南省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系统、洞庭湖山水项目监管系统)+三地两矿”考核模式,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氛围。  

针对岳阳市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岳阳市资规局紧盯绩效目标这一“牛鼻子”,聚焦群众所盼所需,克服项目所在区域偏僻、材料运输不便、权属纠纷复杂等多重困难,多点平行推进项目实施,确保了项目质量和修复成效。全面督导抓进度。对照绩效目标任务、设计方案,对项目实施逐图斑督导。我市自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提前超额完成绩效目标任务,修复面积分别为133.54公顷、359.07公顷、232.44公顷。多方联动抓监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资规局组建专家团队、专业队伍、专技人员的“三专”团队,以图片影像为基础、以资金执行为抓手,开展全过程监测监管。攻坚克难抓质量。严格落实“建设方-勘察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四方质检责任,以“一矿一精品”的模式全面完成修复。特别是2024年全市遭受严重的冰冻和洪涝灾害,各县市矿山图斑受极端灾害影响,损毁情况严重,市县两级勇于担当,多方筹集重建资金,优化损毁方案设计,采取“集中攻坚、分类突破、彻底消除”策略,在两个月时间内基本完成了损毁图斑的修复工作,为年底全面通过项目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生态,一份初心守到底

“绿色”颜值谱新篇。自2022年起,全市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7250.5公顷,超额完成650公顷的绩效任务,修复率达111%,植被覆盖度超过80%,人居环境改善受惠人数超过50万人,为森林碳汇功能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矿山及周边重现“山青、水秀、岸绿”优美画卷,“鸟啼、虫鸣、林喧”美好乐章唱响,生态效益成效明显。

“黄色”产值创新路。按照耕地优先、因地制宜原则,已找回“流失耕地”900余亩,新增农用地3000亩,保守估算可为群众增收100万元以上。

“金色”价值创新高。聚焦乡村规划及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模式,通过“生态+产业”模式,采取土壤提质改造、小田改大田等措施,有效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能,同时种植金盆柚、“大红袍”板栗、油茶、邹皮柑等较高附加值的特色水果,有效提高了群众和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实现亩均收入达15000元,全市农产品增收超过1000万元;采用“生态+乡村旅游”方式,将矿山地质、高附加值农产品、乡村休闲、自然风光相互融合,建立了“集体+企业+农户”的乡村旅游模式,将废弃矿山变成网红打卡地,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增值突破2000万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红色”升值助新生。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条件成熟的矿点纳入村庄规划,调整为红色建设预留区,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实施转型利用,助力财源建设,推动产业兴村。整合优化土地利用效率,对接产业集群,引进优秀企业,实施“拎包入住”政策,吸引企业落户,推动区域人口就业安置,实现农村闲置劳动力再就业1000余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岳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在“护绿”上坚守红线,在“增绿”上遵循基线,在“管绿”上筑牢防线,在“用绿”上兜住底线,在“活绿”上打破束缚,一以贯之推进全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行稳致远,用实绩实效让“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永驻洞庭湖畔,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资规贡献。

责编:王相辉

一审:周磊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