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0 10:19:32
在纸被发明以前,书是什么样子的呢?聪明的古人想出许多办法——他们使用甲骨、青铜、竹木以及绢帛作为书写的载体。其中,竹木因其取材方便、质地适中,成为古人书写的重要选择。他们巧妙地将竹木用绳子编连起来制成简册。细长的竹条称为“简”,较宽的木板称作“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发现超过30万枚简牍,其中有近20万枚出土于湖南。湖南出土简牍不仅数量上独占鳌头,且内容丰富,有户籍、赋税、仓储等档案资料和行政、法律文书,以及各种古代典籍。这些简牍从战国到魏晋,跨越千年,贯穿了整个简牍时代,湖南也因此成为学界公认的“简牍出土大省”。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湖南省考古专家的脚步,一同探寻那些藏于竹木里的故事,揭开千年前“百科全书”的神秘面纱。
从里耶而来的“九九乘法表”
↑里耶秦简九九乘法表
乘法口诀表是大家必背的计算口诀,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可是眼前这个竹木上的九九乘法表,怎么是反着来的(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往左、自上往下)?答案就藏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的里耶古城遗址中。
2002年,湖南省考古专家在这片土地上发现38000余枚秦简,震惊全国。其中,3枚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木牍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也被称作“里耶秦简九九表”,距今约2200年历史。
仔细观察,口诀最后写着“二半而一”,即2乘以0.5等于1,这说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懂得小数运算。下面还写着“凡千一百一十三字”,这里的“凡”就是“总共、总计”的意思,指的是所有乘积之和。
考古专家在里耶古城遗址挖掘时,正逢雨季。脆弱的竹简无法承受发掘工具的碰击,他们只能徒手在16米深的古井中挖掘。而井内的淤泥中,除了竹简,还有许多锋利的器物,如铁钩、铜刀、针等。可以想象,考古专家的手必定伤痕累累。好在,努力最终得到丰厚回报,一天之内便出土了380余枚竹简。这些竹简上记录着秦代的日期,“迁陵”这个地名也频繁出现,表明里耶古城就是秦代的迁陵县城,是一座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38000余枚秦简,其中绝大部分出自一号井,这口井后来被誉为“中华第一井”,而里耶秦简也成为继兵马俑后,秦代考古又一惊世发现。
封埋千年的美食秘籍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吃什么、怎么吃?出土于湖南省沅陵县虎溪山一号汉墓的简牍《食方》为我们讲述古人与美食的故事。由于埋藏地下时间长,这些竹简朽坏严重。不过,在文保工作者的修复下,竹简上书写工整的文字已变得清晰可辨。
1996年6月,沅陵虎头山一号汉墓正式发掘。在密不透风的雨棚里,湖南省考古专家依靠湖南人精神——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以及完善的工作预案和详细的人员分工,保证了发掘工作的有序进行。
8月23日,是见证尘封2000多年历史的关键时刻。考古专家在众人的注视下,揭开了墓室上的盖板。原来,虎溪山一号汉墓的墓主是西汉第一代沅陵侯吴阳,系长沙王吴臣之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300余枚简牍也在此出土,其中包括被命名为《食方》的简牍300余枚。
《食方》中记载的食材丰富多样,既有谷物,也有作为菜肴的马、牛、羊、鹿、鸡等动物性食材,还有盐、醋、酒、肉酱汁等调味料。而且,这本书中呈现的烹制流程十分考究。例如,其中几枚记载烹制主食的简牍,译成现代文大意为:“将米淘洗至水清,沥干后放置一会儿,先蒸底层的米,再反过来蒸一遍。随后将蒸好的米从蒸具中拿出放在盎中,或放置在素巾之上,扇排蒸汽,继续添水后再正反各蒸一次。”你看,汉代贵族的饮食习惯还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呢!
除了《食方》外,此古墓还出土了许多重要竹简,如我国最早的侯国黄簿(为研究我国的户籍档案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和一些填补历史的古籍。正是因为这些重要的发现,虎溪山一号汉墓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西汉时期的“全民阅读”变革
↑兔子山遗址“献书”简牍其一
在西汉时期,发生了一次特别的“全民阅读”变革。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颁布《挟书律》,禁止民间收藏图书,这对文化典籍造成了巨大损失。直到汉惠帝刘盈执政,他才废除《挟书律》,让人们重获自由阅读与藏书的权利,儒家及其他思想也随之活跃起来。
湖南省益阳市兔子山遗址7号井出土的6枚西汉时期简牍,就记录了这一次“全民阅读”的变革。6枚简牍经过清洗后,上面均有“献书”字样。其中有一枚残断的简牍上记载了一个叫“过”的人给陈公写信,提到献书之事。收信人陈公应是当时益阳县的吏员。
据湖南省考古专家介绍,这6枚“献书”简牍的形成年代为西汉早期,大约为汉高祖十一年至汉惠帝年间。这说明汉惠帝废除《挟书律》后,民间借书、献书、藏书就开始盛行。后来,汉武帝刘彻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皇家和各地官府藏书达到空前丰富,图书馆、书肆(古代书店)也相继出现,人们掀起了“全民阅读”热潮。
你们知道吗?在兔子山遗址考古区域的数口古井中,还出土了许多其他时期的简牍,有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孙吴等简牍15000余枚。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土时代序列如此完整的简牍,在简牍考古发掘史上也是首次。
考古知识点
古人如何制作简牍?
简牍制作基本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备料,一般是就地取材。
第二步是片解与刮削,顾名思义,就是按书写内容的要求,分解制作简牍的材料。长短适宜,刮削平整,有的表面还要打磨光滑。
第三步是杀青,新鲜的竹木削制成适合书写的简牍以后,还要在火上进行烘烤干燥,一是便于书写,字迹不致晕散;二是有利防霉防虫。
第四步是编联成册,有先编后写的,也有先写后编的。
(执行/李佳玲 陈暑艳 卢李)
责编:邱访蓉
一审:黄帝子
二审:姚瑶
三审:黄维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