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建议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0 16:26:47

康吉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

这种犯罪行为存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未成年人参与了犯罪活动,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帮助他人串通作案为目的和手段,传递、转达或者扩散他人犯罪活动的信息或意图。因此,必须加大对未成年人犯帮信罪的打击力度,增强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犯帮信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一、未成年人犯帮信罪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淡薄,擅长运用网络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的低龄化,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时间长、范围广,当今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手段多且隐蔽,未成年人因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社会阅历不足、法治意识较为淡薄等弱点,往往容易被不法分子欺骗和利用,触犯帮信罪。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从轻、减轻处罚的特殊政策,大肆胁迫、教唆、利诱未成年人参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的心理,设置高薪兼职等诱人入职条件,使未成年人成为诈骗集团业务员;发布租借网络账号、银行卡、电话卡、收款二维码信息等,让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为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便利;发布支付转租中介酬劳等广告信息,使部分未成年人成为收售“两卡”的“卡农”。

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在审查犯罪嫌疑人马某某犯帮信罪一案中,马某某(17岁)系高三学生,经常使用手机上网,因自己和朋友看到高薪聘请的广告,二人通过联系后,对方要求他们办理多张银行卡就会支付高额报酬。银行卡办理好后,又要求他们前往河南某地,将自己的银行卡及支付宝、微信等提供对方,并要求人脸识别,对方通过银行卡密码及人脸识别开始利用他们的银行卡进行转移资金。犯罪嫌疑人马某某在高考中失利,又将面对法律的制裁。

(二)未成年人银行账户监管存在漏洞

在办理未成年人帮信案件中,办理银行卡是关键的一环,身处境外的诈骗团伙,无法直接转移骗来的资金,必须通过大量实名认证银行卡,实现多次、多层级转账,快速将钱款“洗白”。所以,银行对于未成年人办理银行卡及账户监管存在以下疏漏:

第一,对未成年人银行账户风险重视不够。从未成年人账户的功能和交易限额来看,银行机构并未将其与其他客户区别对待,全部开通了非柜面业务,办理了系统默认的交易限额,各银行对未成年人账户风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低龄客户账户开立环节把关不严。一线人员在开户环节未深层次了解开卡的真实用途,对未成年人客户群体的询问、宣传、告知、回访工作也流于形式,不能将承诺书内容、出租、出借、出售银行卡的法律风险和惩戒措施逐条告知,要求客户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只是简单询问开户用途,让客户签字了事,只注重开户资料的完整性,不能从实质上防控风险。

第三,未成年人账户风险防控有效性不足。银行尚未针对未成年人账户风险特点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处置机制,开户环节主要依靠柜员经验、人工识别风险,账户存续期间主要依赖反洗钱系统监测,账户使用环节未充分运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持续核实客户身份,对未成年人账户风险防控未采取有效措施。

(三)各方疏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与管理

首先,未成年人可能因为追求刺激和冒险,而选择参与犯罪活动。其次,个体的心理因素如:好奇心、求异心理、逆反心理等,也可能导致其对犯罪信息产生兴趣,并帮助他人传递、转达或扩散这些信息,使得未成年人易受到犯罪活动的诱惑和影响。在16岁到18岁之间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部分学生寄宿在校,其父母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有老师负责管教,无法全面了解未成年人并进行教育与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教育监管的疏忽是未成年人犯帮信罪的重要原因。

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帮信罪

未成年人犯帮信罪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操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的稚嫩心智,利用他们传达犯罪信息或实施犯罪活动,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帮信罪,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干预和引导。随着未成年人犯帮信罪刑事案件的日益增多,家庭教育的疏忽和不当是主要原因,做好预防是最大的保护。家庭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监护人应反思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与未成年人的沟通交流,帮助未成年人培养积极的生活乐趣,建立健康的兴趣爱好,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检察机关可以针对监护人在日常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及违反规定需要承担的后果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功能出现问题的父母、家庭做出指导、劝诫和心理辅导。

其次,学校和教育机构在预防未成年人犯帮信罪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法治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讲解真实案例和模拟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犯罪行为,增强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教育机构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宣传也是防范帮信罪的重要手段,通过广泛开展媒体宣传、社区宣传和法治进校园等形式,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警惕。同时,通过宣传,大幅降低未成年人受到帮信罪的影响和引诱的可能性,让他们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高他们抵制诱惑和识别风险的能力,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帮信罪的工作。加强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平台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接触到不良信息。(来源 青海法治报)

责编:曹晓林

一审:曹晓林

二审:喻志科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