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有趣·安徽丨臭极而鲜的“密码”

  湖南日报   2024-12-21 10:49:02

文丨钱定果 王靖

“闻着臭,吃着香。”古徽州地区的食材处理方法,会让一尾鱼鲜味加倍,体现了当地人对于食材的理解和运用。

相传400多年前,徽商每到初入冬时将沿江一带的贵池、安庆等地盛产的鳜鱼,放入箩筐内并垫上荷叶,再覆盖上荷叶挑运。后将箩筐挑运改为雇用马或骡驮运,用木桶盛装,故称“桶鳜”“桶鱼”。 

山区天气阴晴不定,为防止鳜鱼变质,徽商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每天上下翻动一次,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等地,此时鱼鳃仍是红色,鱼鳞不脱、质不变,但表皮散发出特殊气味。徽商灵机一动,找一家“鱼味馆”,让厨师将鱼洗净晾干后,鱼身两侧剞上花刀,经热油煎至浅黄色,细火烹调30分钟左右至熟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鱼肉与骨刺分离,肉成蒜瓣状。

徽商便宴请当地一些达官贵人、市井人家等前来品尝。大家认为其与鲜鳜鱼味道大不相同,在保持鳜鱼本味原汁的同时,肉质更加醇厚入味,香鲜透骨。由此,“徽州臭鳜鱼”声名远扬,一跃而登上徽州宴席上的一道必选大菜。

其实,臭鳜鱼的特殊气味来自于食物发酵。鲜鱼放入桶中形成了特殊的环境,奇妙的微生物不断发酵,在鱼体内源酶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鳜鱼体内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被降解生成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和核苷酸等小分子,形成让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发酵之鲜,构成了徽菜的咸鲜口感。

责编:龙文泱

一审:易禹琳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