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3 14:01:40
黄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学科专业设置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才能有助于形成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科技变革、产业升级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当前,我省高校应加快优化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落实《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提出的“五个计划”重点任务。
锚定创新驱动 “新”战略,增强政府引领力,推进学科专业系统性提升。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既要遵循知识生产、人才成长规律,又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逻辑,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高校等多主体协同联动。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以规划指引方向。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编制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中长期规划,发布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清单,为各级各类高校在新一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更新中提供指引。以制度规范流程。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制度,规范具体流程,包括完善学科专业预申报制度、管理监督制度、评估考核制度、撤停实施制度等。同时,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明确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等主体权责。以平台资源作为保障。搭建学科专业需求动态监测和预警平台、湖南产业人才资源战略研究平台,为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通过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等方式为新兴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冷门边缘学科等提供必要支持,保持学科专业体系的动态平衡。
围绕产业升级“新”领域,激活市场牵引力,推进学科专业结构性更新。随着产业体系更新迭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科专业实施动态调整,才能满足产业发展对高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应围绕湖南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对学科专业进行结构性更新。比如,围绕我省13条重点产业链开展调研,了解不同产业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可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的情况分析报告。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学科专业人才供需预测模型,精准预测学科专业人才供需匹配情况,缩短人才需求形成与人才供给实现的信息差、时间差,避免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滞后或盲目;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发布重点行业产业人才需求信息,对人才需求趋少的行业产业进行学科专业设置预警。多元协同,有效对接。产业、行业与企业主体应积极参与学科专业需求动态监测和预警平台建设,实时发布生产实践情况、产业发展趋向;及时搜集和统计产业行业对学科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动信息;定期发布行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积极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反馈所在行业、企业的人才使用情况。
顺应高等教育“新”发展,提升高校行动力,推进学科专业科学化布局。高校是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的最终实施主体。各级各类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定位、资源禀赋,结合所在区域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加快内涵式发展。立足实际,超前布局。一方面,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调整方向,推动高校与科技园区、重点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另一方面,找准引导产业发展的学科专业调整方向。利用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技术,协同政府、用人单位对人才供需情况进行精准预判,明确学科专业动态调整要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所依据的指标体系,使其充分体现和反映各方利益主体的合理诉求、彰显不同学科专业的发展差异、促进办学资源在不同高校和学科公平竞争;完善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决策,强化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的职能,尊重相关利益主体意见;拓宽学生自主选择学科专业的空间,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化学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