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新论|善用辩证思维讲深讲透思政课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4 10:33:04

周小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精髓,也是思政课讲深、讲透的重要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善用辩证思维,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讲授中注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事及理,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讲政治要兼顾知识性。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思政课讲成纯粹的政治宣传,而忽略知识的传授。事实上,思政课的知识含量不亚于任何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既包括理论知识,如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等,也包括历史知识,如“五史”、世界史、国际共运史等。除此之外,思政课还涵盖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等事实性知识,以及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行为规范、职业规范等规范性知识。可见,思政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涉及政治、历史、教育、法律等多门学科,包含多方面知识的课程。因此,思政课要把讲政治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既要突出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旗帜鲜明讲政治,帮助学生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同时也要兼顾思政课的知识性,尤其要注重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容量,引导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观察政治现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局大势,尤其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讲实践要体现学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思政课教师不能绕着问题走,也不能浅尝辄止,就实践谈实践,而要把问题全面剖开,条分缕析地讲解,把实践问题背后的本质和原理揭示出来,讲清楚实践问题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实然”状态背后的“应然”规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进而明白应该“怎么做”。缺乏理论支撑的解释是苍白空洞、无法真正解惑服人的。思政教师要不断夯实专业功底,提升学理性解释力,“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当然,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纷繁复杂,教师要善于归类,从个性问题中寻找共性问题,从杂乱问题中把握关键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学理分析,把道理讲透彻,把问题讲清楚,真正为学生“解渴”“解惑”。

讲成就要突出思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当代中国的现实成就是思政课最生动、最鲜活、最有说服力的素材,讲好现实成就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解释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思政课教师在具体讲授时,不能简单地摆数字、罗列成就、铺陈做法,而要突出思辨性,引导学生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照中国现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世界社会主义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实践史等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成就中回望历史、从历史的纵深中汲取经验,深刻认识伟大成就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同时还要坚持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中西对比分析中深刻认识中国制度模式的强大生机与活力,帮助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湖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攻关项目“‘大思政课’建设工作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奉清清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