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柳毅传书》故事发生原地

陈湘源 唐昕     2024-12-25 17:11:30

文/陈湘源  唐昕

因唐人李朝威《柳毅传》,既具思想性又具艺术性,所以柳毅传书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极大。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地颇多争论。特别是2004年,国家邮政局印发《柳毅传书》特种邮票时,引发了一场故事原发地的六地纷争。今天借纪念《柳毅传书》特种邮票在岳阳首发20周年之机,我们再从《柳毅传书》的影响、传奇创作的取材、故事主人公的原籍、《洞庭湖传说》产生的背景和遗迹、文献记载与文化积淀等方面,来认证一下《柳毅传书》故事发生原地是在洞庭湖的探索。

《柳毅传书》故事的巨大影响 源于《柳毅传》       

《柳毅传》是唐代李朝威创作的传奇小说,最早见载于唐人辑录的小说集《虞初志》。李朝威生卒年代不详,据有关资料记载,只知道他是陇西(今甘肃)人,活动于唐代中期的唐肃宗乾元年间。《柳毅传》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唐代仪凤年间,书生柳毅长安赴考,落第南归,道从泾阳探访同乡,遇牧羊女自言乃洞庭龙女,受舅姑和丈夫泾河小龙虐待,托柳毅传书洞庭龙君。柳毅慨然允诺。柳毅至君山,依龙女所言循桔井下湖传书。洞庭龙王有弟钱塘君,性刚暴,闻之遂杀泾河小龙,救龙女归,欲以许配柳毅。柳毅肃然陈词,婉言拒绝,始罢。后来柳毅迁居南京,娶范阳卢氏女,一年后,方知即洞庭龙女化身。后同归洞庭湖。

因为《柳毅传》这个故事极具人民性,又具人情味,且故事曲折离奇,文笔优美生动,所以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戏剧曲艺中久唱不衰。宋杂剧就有《柳毅大圣乐》,元代尚仲贤有《洞庭湖柳毅传书》,明代徐渭《南词叙录》辑录的南戏剧目有《柳毅洞庭龙女》戏文。上述诸剧,其故事情节基本与《柳毅传》相似。此后,以其故事花样翻新的,还有明代许自昌所作传奇《桔浦记》。近现代,京剧有梅兰芳演出本《龙女牧羊》。越剧《柳毅传书》1962年就拍摄成电影,不仅国内长期播映,而且流布海外。此外,全国不少地方剧种都有演出脚本。

因为近千年的演唱,使这个故事家喻户晓,童叟皆知。不少研究者将《柳毅传书》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一起并称为我国“六大民间传说”。由于这个故事思想性强,影响很大,而且既是与中华民族图腾“龙”有关的传说,又与邮传书信相关,故自1998年以来,国内外曾三次印刷成邮简、邮票。

第一次是1998年11月12日,为了宣传1999年将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世界集邮展览”,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1999年世界集邮展览》邮资邮简一套两枚,面值520分,为国际邮资邮简。邮简正面图案为“柳毅传书”,寓意中国古代民间通信状况。画面中一书生正接过身边有群白羊的牧羊女递交的书信。

第二次是2000年,为纪念中国农历龙年,许多国家选用龙的各种故事、传说、民俗,发行龙年生肖邮票时,远在非洲的加纳共和国发行了一套12枚的《柳毅传书》纪念邮票。该邮票运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表现中国的民间传说,设计亦如同中国的连环画,特色独具。

第三次是2004年,国家邮政局在《许仙与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之后,发行了第四套民间爱情故事特种邮票《柳毅传书》。《柳毅传书》邮票共4枚,一是龙女托书,二是传书洞庭,三是骨肉团聚,四是义重情深。

邮票首发引发原地纷争

就在《柳毅传书》邮票确定首发式地点之时,便引发出了一场激烈的故事原地之争。归纳起来有宁夏固原说、陕西泾阳说、甘肃泾川说、江苏苏州说、江苏吴县说和湖南岳阳说六种,可谓烽烟四起。前述六说中,前面二说是争受书原地,皆是根据李朝威《柳毅传》描述的内容出发,没有涉及整个故事的原发地,故本文不作深入探讨。后四说则是争投书地和故事原发地。其所述理由,甘肃泾川说认为李朝威是陇西人,其地又处泾河之侧,故《柳毅传》应是依据当地传说进行创作的。

江苏苏州说和江苏吴县说,是因为《柳毅传》中有“闻君将还吴”和柳毅后来经商南京娶卢氏女即龙女的描述。明清时代,在吴县东山镇的东北翁巷村亦有一口柳毅井,附近有龙女庙和白马土地庙,相传《柳毅传书》曾系白马于此。苏州太湖也有一口柳毅井,附近有一石壁,传为柳毅传书问讯之处,井边有明正德五年(1510)大学士王鏊题刻的石碑,井圈苔痕斑驳,陈迹古雅,泉水香甜津芳,是苏州名泉之一。

以上三说,看来似乎有凭有据,但稍加推敲,便觉很难立论。一则,所存遗迹皆源自《柳毅传》;二则,没有原始的、且富于地方特点的民间传说作为依据;三则,是对《柳毅传》所述之“吴”与“洞庭”的误解。《传》中所述之“吴”,并非指江苏,而是指岳阳。至于“洞庭”,《传》中所述皆是指湖,并非指山。太湖不叫洞庭湖,自然没有洞庭龙王了。因此,只有湖南岳阳说证据最充分。

《柳毅传书》故事原地 在洞庭湖湘

首先,《柳毅传》故事的原形应该是来自《洞庭湖的传说》。《洞庭湖的传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带爱女三公主同赴王母娘娘的瑶池宴会。三公主不小心打破了王母的宝瓶,王母震怒,定要将三公主贬到凡间受苦。龙王爱女,便派龟相往人间,欲寻觅殷实富裕的人家下嫁。谁知龟相仓促之间,误选了洞庭之野拥有八百里庄园的清(一作金、卿)百万之子为婿。三公主来到清家,岂料清公子竟是个瘫子,而婆婆和小姑又十分刁钻狠毒,对龙女备加欺凌折磨,使龙女受尽苦楚。一日,三公主在荒野牧羊,偶遇春游的书生柳明英。柳见其面容憔悴,问清情由,即劝其修书并主动为之传书。柳按龙女指点的方法,循君山桔井下海,将书呈与东海龙王。龙四太子得知姐姐的苦难后,立即飞往洞庭救回三公主,并将为富不仁、作恶多端的清家八百里庄园沉降为洞庭湖。岳阳与这个故事主要情节相似的还有《柳明英修书下海》《塌西湖的传说》《柳明英与三公主》等,故事的重点都落在洞庭湖是怎么形成的这点上。

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地质学院张人权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洞庭湖区构造沉降——淤积系统分析》进行攻关。他们运用多学科、多技术对洞庭湖区进行考察,终于揭开了洞庭湖形成的千古之谜。原来洞庭湖构造沉降从第四纪开始,总体上以加速度的形式急剧增大:200万年前年下沉率为0.001毫米,1万年前加速到1.2毫米。1950年至1990年,年沉降率高达10毫米,年下沉扩大的容积量为1.88亿立方米。而泥沙淤积,以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也只有1.61亿立方米,每年至少要多出两千七百万立方米。这是地质学家的考察。

随着洞庭湖的变迁,文人的描述也在不断地变化。战国时期,庄子《天运篇》称之为“洞庭之野”,是河网切割的沼泽地。屈原作品描述为“洞庭波兮木叶下”,尚属微波小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始有“湖水广圆五百余里”的记载。至隋唐时代,才出现“广圆八、九百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渺无垠的洞庭湖。

洞庭湖是因山得名。洞庭水系原称为九江,后来为云梦泽的一部分。东周时期始出现“洞庭”这个词组,是因为在九江这片沼泽地上有座洞穴较多的山,故名之“洞庭山”,山的周遭沉降为湖后,湖山共名。战国晚期,洞庭山易名湘山,汉代又名君山,此时才湖山分称,“洞庭”成为湖的专用名称。学术界皆持“湖因山名”的说法。

第二,《柳毅传》故事中的主人公柳毅、三公主等原籍都在湖湘。这一点,诸君只要细读原著,便可一目了然。如开篇便云:柳毅“应举下第,欲还湘滨”,即回湘江之滨。又:“毅乃大王之乡人也”,柳毅是洞庭龙王的同乡;柳毅“到乡还家,乃访于洞庭”,柳毅就住在洞庭湖附近。《传》中仅一处写到“还吴”,这里的“吴”所指的不是江苏,而是岳阳。何哉?因为岳阳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属吴。《三国志》载,东汉建安十九年,鲁肃赴关羽之单刀会于益阳,议定孙、刘以湘江为界,江东属吴,江西属蜀。因此,岳阳成了东吴的前沿阵地,于是镇守巴丘的鲁肃于此修筑城池,建阅军楼(岳阳楼的前身),训练水军与蜀抗衡,直至三国归晋,岳阳有70余年归入东吴版图。所以唐代以来不少文人在咏唱岳阳楼、洞庭湖的诗中称岳阳为吴地。如孟浩然“莫辩荆吴地,唯余水共天”、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水乡吴蜀限,地势东南庳”等,举不胜举。

第三,史志记载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君山有井曰柳毅井。”又曰:“洞庭,洞府之庭,上有洞庭真君庙堂”。此后历代府县志书皆有柳毅井和柳毅传书故事的记载。清代《巴陵县志》对柳毅井的记叙较为详细:“柳毅井,一名桔井,井边有刺桔大可数围,空灵古拙。井出口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测。”

宋代以来,柳毅便被洞庭湖湘人民奉为洞庭湖神。清道光五年出版的《洞庭湖志》:“洞庭君相传为柳毅。其神像赤面、獠牙、朱发,狞如夜叉,以一手遮额,覆手而视,一手指湖旁。从神亦然。舟往来者,必致祭。”

《柳毅传书》的人文精神,在楹联创作上反映尤为突出。清代左宗棠曾于君山洞庭庙撰有一副立志励志联:“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他经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后,晚年,以军机大臣兼通商事务大臣再游君山时,志得意满地又在传书亭写下一联:“海国旧传书,是英雄自怜儿女;湖山今入画,有忠信可涉风波。”

在岳阳和洞庭湖湘,《柳毅传书》的戏曲演出,更是久传不衰,花样翻新。巴陵戏有《龙女牧羊》。岳阳花鼓戏有《柳明英修书下海》。长沙花鼓与汨罗花鼓各有戏路不同的《八百里洞庭》。《长沙戏剧新作》还刊载了杨源明、屈日中新编的《八百里洞庭》。歌剧有陈北方的《龙女的传说》。这些剧目大多根据本土传说改编,故事结尾都落在洞庭湖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关键点上。

通过上述探索,岳阳不仅史料丰富,记叙年代较早,而且历史遗迹甚多,文化积淀深厚。更重要的是《柳毅传》中的主要人物多是湖湘人,故事发生的中心地点也在洞庭湖,而且岳阳有特点独具的民间传说,并有产生这个故事的历史地理依据。因此,我们似可肯定,《柳毅传书》的故事产生原地是在洞庭湖区。

摘自《岳阳日报》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