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6 14:22:43
申报单位简介:
湘西州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前身为湘西州考古研究所,成立于2017年,2022年更名为“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是归属于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兼具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职能。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卫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里耶古城遗址等重大遗址的考古勘探项目,参与泸溪县下湾高庙文化遗址、常德澧县鸡叫城遗址等入围或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发掘项目。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在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湘西州考古成果和文物资源,助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探索湘西州文物保护利用事业在文旅融合方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
案例(课程)内容:
《司城博物纪》是“神秘湘西”文化生态研学游系列课程之一,以“世界文化遗产”湘西州老司城遗址为实施基地。课程属于自然、历史、地理、人文交叉类。聚焦文物保护利用与“神秘湘西”文旅品牌定位,深入挖掘老司城遗址蕴含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与人文美学价值,是一场集知识趣味与审美愉悦为一体的研学之旅,课程包括三大主题任务,总课时约5小时。通过探究式、体验式、游戏化与研究性四种研学方法相结合,在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的绝佳沉浸式体验场景中调动感官深度参与,以文物为原点开展博物调查,学习老司城遗迹遗物蕴含的跨学科知识,学生能够“见物见人见生活,读物读城读历史”,感受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魅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一、研学课程特色亮点
1.用跨学科博物调查的方式解锁文物,重视教育意义与体验感
课程通过博物调查与寻宝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将遗址公园中的遗迹和遗址博物馆中的遗物巧妙链接起来,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多维度跨学科阐释文物价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情感链接;利用文物资源在真实情境和实物教学方面的天然优势,让学生在研学场景中获得自我与他人、社会和周边自然环境的真实互动体验,以有趣又有料的方式解锁老司城。
2.创新利用文物及周边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
本课程带动文物与周边社区环境资源联动,课程中植入的灵溪鸭蛋、“土司城里来赶场”游戏体验,能够带动当地村民、非遗传承人和地方土特产融入研学服务和基地建设,有利于增进在地居民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和经济收益,赋能文物所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3.课程具有灵活性和延展性,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
该课程可根据不同学段灵活延伸拓展研学内容,实施成本可控,具有可行性,在地方文物保护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融合方面具有探索价值。
二、研学课程方案
1.课程背景与文物资源分析
老司城遗址,是湘西元明清时期的土司遗址、湖南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土家文化“盛地”。2001年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老司城博物馆被列入“2022—2027年度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多年来,老司城遗址始终遵循“四原”保护原则,遗址展示体系兼具六百年土司王城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土家族人文风情。遗址景区面积达25平方千米,出土文物集中展示于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有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室等教育空间,遗址公园及配套空间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开展活动。
2.适用对象
小学四至六年级(相关学科学情分析详见附件表格)
3.课程目标
结合场景资源特色与学情设置课程目标,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 四个方面。
(1)价值体认:
1. 在“四原”环境中与山水风物和历史文物亲密接触,唤醒对自然博物世界的热爱和探索欲;
2. 关注老司城从古至今城、人、社会、自然的联系与发展,培育人文关怀;
3. 了解老司城历史、土司制度、土家族文化特色等,树立多元一体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责任担当:
1. 锻炼内务自理能力与陌生环境适应力;
2. 养成安全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3.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养成时间意识与纪律意识。
(3)问题解决:
1. 博物致知:探究老司城遗迹遗物背后的科技密码、人文历史、民族文化,跨学科解读老司城,初步培育科学素养;
2. 具身认知:参观老司城遗迹遗物,将遗址遗迹与重要历史事件关联起来,初步了解土司制度、永顺土司历史、土家族文化特色;
3. 实践解决:在研学手册和研学导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游戏互动体验,感知土家族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锻炼生活实践能力。
(4)创意物化:
1. 通过指南针和地图训练空间感,能在研学导师引导下将遗址参观路线对应到地图上,制作手帐版遗址地图;
2. 通过博物调查和互动游戏活动,在做中学,创新设计动物泥塑、堆石作品、土家织锦纹样、灵溪蛋画。
4.课程实施
- 课前准备:
(1)研学手册(文件另附)
《司城博物纪行前手册》《司城博物纪研学手册》
(2)课程物料清单
课程物料 |
参考单价 |
数量 |
总价 |
备注 |
指南针 |
9元/个 |
1个/人 |
900元 |
可持续 |
软尺 |
1元/个 |
1个/组 |
5元 |
可持续 |
老司城脊兽卡片、动物考古骨骼卡片 |
1套/组 |
A4纸自制,可持续 |
||
陶泥 |
2.5元/包 |
1包/人 |
250元 |
一次性 |
明信片卡纸 |
0.5元/张 |
1张/人 |
50元 |
一次性 |
老司城灵溪河边鹅卵石 |
免费取用 用完即还 |
|||
灵溪河咸鸭蛋 |
2元/个 |
1个/人 |
200元 |
一次性 |
灵溪河鱼虾 |
晚餐食材 |
餐馆借用 |
||
水彩笔 |
9元/盒 |
1盒/组 |
45元 |
可持续 |
仿古钱币或卡片 |
20枚/组 |
A4卡纸自制,可持续 |
||
假定100人团,教具总费用1450,其中950元成本为可持续利用教具。 单人教育包成本为14.5元/人 |
(3)师资团队
研学导师:负责课程讲解、活动指导、学生表现观察反馈等教学事务;
生活老师:负责学生食宿安排等后勤保障并兼医护职责;
安全员:负责研学团队纪律与安全应急保障。
以上为师资团队标配,研学导师师生比不超过1:20,其他成员酌情安排。
(4)安全预案
研学基地安全:研学组织方提前至研学基地踩点,记录行程距离时间和安全注意事项,与基地方对接场地和食宿安全保障情况。
师生安全保险:收集师生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提前为师生购买出行意外险,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签署《研学安全责任协议书》。
医药准备:户外与室内结合的研学课程,需备好防蚊虫喷剂、晕车药、肠胃炎药及常规急救包。
- 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
(2)课程实施过程
主题任务 |
课程内容要点 |
教学方法 |
人员 |
老司城相关历史背景知识概览 |
明清、土司制度、彭氏土司及土司城 |
视频+课件讲解 |
研学导师+学生自学 (30—40min) |
古建筑常识 |
屋顶、脊饰、石砌建筑 |
视频+课件讲解 |
|
指南针及地图使用说明 |
地图三要素、指南针历史 |
课件讲解+实物演示 |
|
老司城宗教建筑探秘 路线:接官渡码头与祖师殿乘船往返 |
建筑环境格局、建筑结构、金丝楠木柱、减柱法、脊饰、建筑历史内涵价值 |
导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导览,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测量了解柱子粗细及金丝楠木树龄,通过捏塑了解脊饰动物造型特点 |
研学导师为辅,学生小组探究为主 (1小时) |
老司城遗址核心区博物调查 路线:宫殿区→衙署区→紫金山墓葬区→文教区→左街—纸棚街——河街→接官渡河码头——喻家堡(鱼肚街) |
宫殿区城墙排水沟石砌建筑原理与动物考古发现;衙署区土王祠德政碑;墓葬区石像生石雕;文教区书院牌坊;居民区左街、纸棚街、司城村村民、金丝楠木古树;接官渡河码头东南抗倭历史; |
导览+手册+探究游戏体验
|
研学导师+学生小组探究+非遗传承人+村民 (1.5—2小时) |
寻觅老司城“失落”的宝贝 路线:遗址公园停车场至老司城博物馆 |
溪州铜柱;瓷器;瓦当滴水;土家织锦 |
研学手册验收总结,开放式主题讨论, 学习应用土家织锦纹样美学 |
研学导师为辅,学生小组探究为主(1小时) |
游戏规则说明:分组合作,一组至多20人
|
5.课程评估
基于“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重于结果”的评价原则,对学生进行质性与量化评估,采取研学导师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多维度评估学生表现。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