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4-12-27 11:47:17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6日讯 (通讯员 黄颖 林成军)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
近年来,张家界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地制宜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推进紧密医共体建设、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三医”联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重大改革措施,按下医改“快进键”,真抓实干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6月21日,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主持召开2024年深化医药卫生体质改革领导小组第1次会议
三个“坚持” 高位推动综合医改落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全社会支持深化医改的强大合力。张家界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市委副书记牵头抓、分管副市长具体抓的医改工作高位高效推进机制。
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医改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曾若冰到桑植县调研医改工作
坚持政府办医责任,全力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落实乡镇卫生院公益一类财政保障,有效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同时,市、区县政府将医疗集团(总医院)的书记、院长及总会计师的年薪纳入同级财政保障范围,让他们代表政府履行管医责任。
坚持城乡医疗一体化,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2022年4月桑植县总医院成立运行,实行“六统一”管理,全面建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四个”共同体。2022年12月慈利总医院成立,组建“两办、十二部”业务中心。2023年5月30日张家界市医疗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了市医疗集团管理办公室和六个业务中心,全面托管武陵源医疗卫生机构。2023年6月5日永定区总医院挂牌运行,全市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张家界市医疗集团揭牌仪式在市人民医院举行
三个“下沉” 让群众共享更多医改红利
桑植县陈家河镇的黄奶奶不慎摔伤后十分疼痛,在陈家河镇卫生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伴有髋关节退变,急需手术,陈家河镇卫生院的医生立即与桑植县总医院派驻该院的专家开展术前评估,联合开展髋关节置换手术,最终老人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患者家属终于放下了沉重的心里担子。“以前动个小手术都要跑到县里甚至市里去,现在镇卫生院就能手术,真的是省时省力又省钱!”这是患者家属由衷的感叹。
桑植县总医院派驻陈家河镇卫生院的专家与镇卫生院医生联合开展手术
不论是就医体验的改变,还是医疗费用的减少,这些都是我市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缩影。张家界市认真贯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资源、资金、患者向基层下沉,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系统集成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薪酬制度、分级诊疗、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等改革举措。
“赶集医生”每月都会到乡镇“赶集”为村民义诊
资源下沉。以市医疗集团为龙头,各区县总医院为重点,建立市、县、乡、村资源共享、上下联动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选派业务骨干担任乡镇卫生院及分院的执行院长,并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专家工作室,下派医疗业务骨干到开展诊疗、临床带教、培训等,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桑植县总医院设立远程诊疗中心,与乡镇卫生院全面实现了远程影像、心电、审方、会诊等远程诊疗服务;市医疗集团(市人民医院)与武陵源区医疗卫生机构开通了远程心电、影像、会诊和院前急救指导等。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医院诊断”,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诊断。
资金下沉。全市投入5450万元用于重症救治和转运设备配备,市县公立综合医院ICU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桑植县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陈家河镇卫生院、官地坪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配备了标准化的手术室,开设了儿科、康复科等特色专科。投入约600万元,推进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相关信息系统延伸到武陵源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打造医疗卫生管理、服务信息一体化。永定区总医院投入约100万元,为沅古坪镇中心卫生院改造手术室和添置中医技术和康复设备。慈利县总医院投入约200万元,为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添置检查检验设备和升级改造中医馆,全面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患者下沉。各医疗集团(总医院)制定了分级诊疗目录及用药目录、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等制度,开通了转诊、会诊“绿色通道”,提高了双向转诊工作效率,有力保证急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救治,重构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据统计,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量的比例达67%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明显上升。
三个“改变” 持续深化“三医”密切联动
改变支付方式,推动医保政策提质增效。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纳入DIP支付方式改革,并将具有张家界市中医特色的15个住院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第一批纳入DIP的中医病种试点,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个人自付费用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实施医疗集团(总医院)医保总额预算付费,对桑植县总医院实行了医保总额预算,落实了结余留用政策,构建总医院内各医疗机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进总医院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规范诊疗行为、主动落实分级诊疗措施、主动做实做优公共卫生服务,实施降本控费让利于民。
改变药品采购配送,助推好医药“加速”惠民。张家界市在湖南省实现“四个率先”,即率先全市整体实施医疗卫生城(县)乡一体化改革、率先实行全市药品集中采购、率先实现基础大输液价格全市统一、率先实现药款医保基金直接结算,预计全市每年挤掉药品价格虚高水分约1.4亿元。桑植县持续完善总医院“一体化管理、中心化运营”模式,有力推进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坚持做到“统一管理、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有效保障群众“有药可用,用药安全,负担下降”。
改变村医管理模式,筑牢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网底。桑植县借综合医改之势,探索乡村医生职业化改革,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纳入医保定点报销,建立聘用关系,使村医“半医半农”的身份向职业化转变。拓宽乡村医生晋升渠道,乡镇卫生院需要招录卫生技术人员时,优先录用在岗的“乡聘村用”的乡村医生。建立村医等级评定机制,落实岗位补贴,对在岗乡村医生,定期进行等级评定,按月发放等级补贴,村医平均年收入从不到3万元提升至6万元左右,增强村医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改革经验在全国村医队伍建设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新时代的医改“考卷”徐徐展开。张家界市卫生健康委党工委书记、主任蔡昌顺表示,“张家界市卫健委将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持续深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优质资源城乡均衡发展、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薪酬制度、急救体系、疾病预防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群众更有‘医’靠。”
责编:许建
一审:许建
二审:梁湘茂
三审:谢峰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