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健康湘菜丨一盘盘“鱼花”,浓浓的年味儿

徐典波 晏涛 杨雯静 吴秀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2024-12-27 15:31:4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晏涛 杨雯静 吴秀丽

新年将至,岳阳市君山区六门闸生态渔村的晒鱼场上琳琅满目各色风干鱼让人目不暇接

村民熟练地摆弄着翘嘴鱼,头朝外、尾对齐,中间再摆横两条,像一盘盘“鱼花”似的,成为洞庭湖畔的独特风景。

这些风干鱼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它们又是如何成为当地人和游客心中的美食佳肴?

网红产品

六门闸风干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渔民们为保存食物,将新鲜的鱼腌制后挂在船头风干。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古老的保存方法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美食制作工艺。

古人言,食鱼贵新鲜,风干味更佳”。上岸渔民利用洞庭湖生态养殖鱼类资源,结合祖传工艺,经选材、去鳞、去内脏、腌制、清洗、风干等多道工序,最大限度减少鱼营养成分流失,制作出品质上乘的风干鱼。全程除食用盐外无任何添加剂,盐味适中,半干半湿,既有干鱼的咸香,又不失活鱼的鲜味。

如今,它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两年,六门闸风干鱼成为了“网红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十分畅销,深得消费者喜爱。随着风干鱼持续走俏市场,六门闸也摇身一变“网红景点”,到这里观鸟、赏湖、买鱼吃鱼的游客越来越多。张女士是刘静的老买主,从市区驱车一个钟头来此,只为最新鲜货源。

必备年货

风干鱼品类众多,大如鳡鱼、青鱼,一条可达50来斤;小如刁子鱼、火焙鱼,个头虽小,味道却鲜美十足。

“香煎小鱼干的关键是掌握好油温,锅中‘滋滋’响时,轻轻放入小鱼干,静待两面煎至金黄,此时鱼肉外酥里嫩,口感层次丰富。”这是张女士儿子最喜爱的一道菜,因常年在外,过年归家时便格外想念这一味儿。

汪曾祺说过,味道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有时候不在于那菜式的本身,而是在于那时节、那人和那情感。

中国人的文化里,吃饭不仅仅是简单的充饥果腹,更是联络感情、互诉衷肠的契机,一道道美味佳肴中往往蕴含着丰富而又美好的情感。在春节期间,风干鱼成为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之一。

寒冬腊月里,一碗蛋皮银鱼汤下肚,顺滑甘甜,五脏皆暖。这一条条风干鱼,终是让年味儿愈发浓郁。

年轻的刘静卖风干鱼多年,她同长辈一样爱讨口彩,她说“鱼”音同余,吃完一条条风干鱼,盼望岁岁平安,年年有余,六门闸风干鱼能游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责编:杜立

一审:杜立

二审:徐典波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