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29 19:30:36
钟巧灵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按照国家颁布的规范和要求,正确识别、使用汉字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从现实以及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反映的情况来看,随着网络等因素的影响日益显著,当代大学生汉字应用问题比以往更突出:在认读方面,大学生的汉字字音识记不达标等问题较为常见;在书写方面,由于长期习惯于使用电脑输入法,大学生逐渐远离汉字书写,提笔忘字、写错别字、错写笔顺的现象较为普遍;在理解方面,由于许多大学生将大量自主时间花在英语学习、短视频、网络游戏等上面,而对文学等汉字文本阅读更少、阅读更浅,导致对汉字作品的理解能力偏低,近字、多义字错辨,固定搭配错误等现象较为常见;在应用方面,随着电脑、手机成为书写的主要平台,汉字手写的实用场域大为缩减,加上一些网络语言流行,使得大学生对汉字应用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认识不够,汉字应用偏离规范等现象较为突出,乃至呈现出草率化、游戏化倾向。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强化学生汉字文化自信。文字是最具鲜明特征的带有天然唯一性的文化呼号、文化标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规范应用汉字,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从早期刀刻的甲骨文、商周时期范铸的金文,到秦汉时期圆转匀称的小篆、工整精巧的隶书、笔画简省而连绵的草书,再到魏晋王羲之流畅生动的行书、唐代颜柳方正平直的楷书、张旭酣畅淋漓的狂草,以及宋代汉字的清秀细腻、元代汉字的景泰蓝笔法、明清时期汉字的规范洗练等,汉字具有形态多姿而生生不息的美。不止于此,在历史长河中,汉字还发展了书法、篆印、石刻以及解字、说字、测字等各种文艺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构筑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使命,理应成为汉字规范应用的思考者、践行者、引领者。高校应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的作用,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培养大学生汉字文化自信,促进其汉字应用水平提升。
建议将汉字应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毕业要求,创新学生汉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2022年11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创新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体制机制。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应将汉字应用纳入课程体系:对于中文专业,在语言类课程中科学合理增加汉字应用内容;对于非中文专业,强化学生母语意识,支持将大学语文列为公共必修课,专设汉字应用板块等。与此同时,应将汉字应用水平纳入大学生毕业要求,规范大学生汉字应用能力评价标准。可参照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等级要求,依据我国2006年8月28日发布的《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以及之后推出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要求,明确规定学生测试成绩达到一定等级才能获取学历学位证书,推动提升大学生把握汉字形、音、义等的准确程度。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汉字文化氛围营造与学习情境创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通过设置校园汉字文化专题长廊,以汉字由来、汉字发展史、成语故事、书法展示等为主题,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熏陶。还可将汉字文化融入楼道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等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大力开展以汉字应用为主题的汉字注音、纠错、演讲、书法、征文等赛事,以赛促学,激发大学生对汉字应用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准确识别和使用汉字的能力。加强汉字文化交流,通过聘请专家讲座、举办社团、开办汉字角、举行灯谜会等活动,为学生开辟学习交流的多维路径和空间。在组织方式上,还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线上与线下结合,增加汉字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和有效性,助力大学生汉字应用能力提升。
【作者系长沙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湖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书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202401001765)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兴东
一审:杨兴东
二审:欧阳金雨
三审:王礼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