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2024-12-31 07:34:08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12月31日14版
文 | 柳杨 张建平
湘江奔涌,不舍昼夜。
2022年以来,针对国企主营主业不聚焦、业务不突出、盈利能力较弱、市场化转型不快等突出问题,株洲市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市场化、实体化、效益化为方向,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先后出台了《株洲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2024年国资国企改革“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三年来,国企改革发展呈现了崭新局面,开始全面向独立经营主体转型。
明晰战略定位,
推进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要大力推进国企改革,主责主业就必须明晰。
坚持从功能定位明确主业,围绕主业谋发展。将城发集团定位为城市资源运营商;产投集团定位为产业发展商;资源集团定位为乡村振兴和资源投资运营商。
按照“有进有退,整体平衡”原则,稳妥推进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业务重建。
出台了《株洲市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认定及资产整合方案》,完成了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乡村振兴、建设等板块的专业化整合,新组建了人才集团、九郞山集团、北斗集团、物流集团、低空经济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改制整合到了市规划测绘设计院公司,加紧组建文旅集团、建投集团。
近年来,株洲大力推动市属国企内部资源整合,着力构建多层次信用格局,市属国有企业中AAA企业达3家、AA+企业达到5家。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瘦身健体和降本增效
要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就必须“拆庙减人”。
围绕提质增效升级,通过“瘦身健体”,减去不必要的包袱、清理过剩产能、精简业务链条、优化资源配置。
按照“大集团、小总部”原则,株洲从2022年开始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集团总部机关化治理。
各市属国企总部人数均压缩到100人以内,部门机构控制在8个以内,企业中层干部人数减少30%以上,累计减员1201人、下降12.27%。
同时将各类成本控制目标纳入企业负责人综合业绩考核,实行“降本增效”指标与企业工资总额挂钩,推动人员、项目建设、可控经费等成本全面下降。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市属国企人工成本减少2.8亿元,可控费用减少11.63亿元,新增融资成本下降106个BP、年节约利息超10亿元。
株洲2022、2023两年累计减少营业总成本49.5亿元、节约项目建设成本13.09亿元。
今年以来共盘活处置资产191项,账面净值48.77亿元,实现资产盘活处置收入8.82亿元。
城发集团“三资”盘活创新实践入选2024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创新经验案例。
发展实体经济,
提升运营能力和竞争能力
要全力推动市场化转型,核心盈利能力就必须提升。
以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核心,全力推动市场化转型,提升核心盈利能力。
株洲将各市属国有企业的核心主业控制在3个,做强做精核心业务。2022年以来,市属国企新增投资主业占比超80%,企业核心运营能力显著提升。截至今年11月末,市属国企核心型口径汇总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5.21%,其中市场化业务营收50亿元,占比达76%。
坚持分类引导,鼓励企业走出传统业务模式的舒适圈,寻找和培育“第二曲线”。
城发集团以“一通道一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湘粤非铁海联运发运550列,增长20%,荣获全国铁水联运优秀案例,B保中心全国排名上升至第37位。
产投集团创新金融服务,“优享票据”“赎楼贷”等新品实现投放,金融服务类收入同比增长50%。
水务集团连续中标域外项目,中标金额累计达2.2亿元。
公交公司开拓公交汽配、售后服务、定制公交、研学旅运等业务,市场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4%。
以重经营、强实体为核心,引导市属国企积极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大力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围绕支撑“3+3+2”产业体系,株洲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地优势产业。
积极参与本地优势产业的孵化裂变,催生出九方装备、星途航空、中车双碳等一批优质项目。坚持投研联动,积极布局北斗产业和低空经济产业,在市属国企的推动下,北斗产业园区已汇聚关联企业20家,低空经济领域落地星航实业、华宇航空、南通航发等企业120余家。
制定《监管企业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建立“直接投资+基金投资”的双层投资架构,形成“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体系。2022年以来,株洲国资国企先后投资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力推动时代华鑫、菲斯罗克、火炬安泰、立方新能源等株洲本地优质企业和专精特新项目发展,已投企业中已有10余家走进资本市场。
株洲还积极策划推动央地、省地项目合作,成功召开与央企合作对接座谈会、“国资国企走进株洲”活动,重点推介了与央企合作对接项目57个、签约项目8个,金额285.4亿元,与省企签约项目16个、金额361.9亿元,合计647.3亿元。
实施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动力和发展活力
要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传统“铁饭碗”就必须打破。
为激发企业活力,积极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出台《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员工市场化流转、能力决定位置、贡献决定薪酬”成为常态。
健全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让人员能进能出。一企一策编制“三定”方案,坚持用工总量与劳动生产效率相适应,合理控制用工总量。实行全员市场化招聘,新进员工凡进必考,全程公示公开。自2023年开始,市场化招聘344人,解除劳动合同268人。
健全以实绩论英雄为导向的人事机制,让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完善适应市场要求和企业发展的岗位职级体系,合理控制各级管理人员占比,企业中层干部由737人压降至504人,“80、90后”年轻干部占比达52.8%、研究生占比达到23.6%,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建立“技术+管理”双通道,推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末等调整和淘汰率达到3.6%。
健全差异化薪酬分配机制,让收入能增能减。将工资总额与绩效挂钩,对考核排名首位的给予工资总额提高7%的奖励、排名末位下降5%的惩罚。合理确定绩效工资占比,竞争类、功能类、公益类企业绩效工资占比分别达到70%、50%和30%以上。突出多劳多得、优绩优效,将同职级企业负责人薪酬差距拉开到30%以上。探索中长期激励机制,对千金药业146名高管和中层干部实施股权激励,国投集团市场化项目100%跟投。
完善监管机制,
提升监督效能和质量效益
要稳步推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监管体系就必须健全。
锚定提升质量效益精准发力,不断改进全周期监管体系,持续引导市属国企提效益、防风险。
市国资委修订出台了投资管理办法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资总额管理、债务风险管控、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主责主业认定及资产整合、规范监管企业委派人员、监管企业基金业务管理等制度。
市属国企重点根据新《公司法》规定,调整公司治理结构、职权分配和议事规则,并更新《公司章程》及其他相关制度。
针对前几年国资系统暴露出的重大风险问题,加大对重大投资和大额资金使用、存量资金规模、基金运作、非标融资等事项的监督,构建国资监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审计等监督贯通协同机制,建设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国资在线监管信息化系统,对各级子公司2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使用情况实时在线监测。
切实发挥外部董事的决策和监督作用,通过参加或列席各项会议和审查相关文件,深入掌握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今年以来外部董事共参加董事会会议65次,审议议案387个,出具风险提示函19份,向出资人报告重点工作5次。
着眼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标准业务流程及风险清单、完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授权标准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开展内控审计监督管理抽查评价,共提醒通报各类问题72个,督促企业梳理了10余个大类业务流程风险点,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国有企业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株洲市国资国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按照既定目标,以赶考的状态和奋进的姿态,全力以赴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贡献国资力量。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廖义刚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