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平正义 书写为民故事 《法院周刊》2024年重点报道回眸

    2024-12-31 10:08:53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雨田

一年来,《法院周刊》用小话题阐述大民生,以小故事讲透大道理,让一个个典型案例成为一堂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一年来,《法院周刊》重点做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等主题策划,充分展示湖南法院司法为民,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平安的工作亮点。

一年来,《法院周刊》从用心用情讲好法院故事,架起法院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

描绘多样“枫”景

今年,湖南法院的重点工作绕不开“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神经末梢,贴近群众、融入基层,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湖南法院持续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围绕实现矛盾纠纷妥善化解做足文章,把定分止争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探索出多条解纷路径,跑出了矛盾化解加速度。

在《中国v谷 乘“枫”而上》一文中,我们看到长沙开福区法院马栏山法庭1周时间化解955起知识产权纠纷,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金融沃土吹来新“ 枫”》一文中,我们看到长沙芙蓉区法院定王台法庭,将“枫桥经验”延伸到金融领域,借助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跨网数字融合法庭引导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网上解纷,创新推行区块链电子证据核验技术,打造了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芙蓉模式。

在《打造“莲乡”善治新“枫”景》一文中,我们看到湘潭县法院花石法庭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湘莲之乡落地生根,打造“莲为本”党建品牌、“荷为贵”调解名片、“芯为民”法治服务,让法庭成为矛盾化解的前哨堡垒。

2024年,《法院周刊》用27篇角度不同的稿件,描绘了湖南法院的多样“枫”景。

记录温暖瞬间

法院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当事人无不有着酸甜苦辣或悲欢离合的往事。在这里,法院人也在不断上演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今年,《法院周刊》就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记录下湖南法院人的那些动人、温暖的瞬间。

在《解开锁链》一文中,湘潭岳塘区法院副院长陈璐在少年审判工作中,把视线拉长,将目光从孩子转移到家长。将少年审判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法治教育成为一把有力的钥匙,解开问题家长强加给孩子的锁链,让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向阳生长。

在《讲道理》一文中,宁乡法院黄材人民法庭庭长李芝秀说:“我从小听着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长大,也循着他们的坚实足迹走上了为民之路。”在农村法庭工作了8年,她深刻感受到要做好法官,必须能将情理法融合,要能讲出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去的道理。在离婚纠纷等家事纠纷中,她总是尽己所能去多听多说多做。

在《解心结》一文中,株洲天元区人民法院龙平法官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解开了八旬母亲与六旬儿子之间的信任危机。她知道家庭纠纷连着民生,系着民心。作为法官,不仅要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更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弥合亲情裂缝,解开双方心结。

讲好普法故事

湘潭县法院花石法庭庭长熊嵘就一起健康权纠纷巡回开庭。

司法案件大多发生在群众身边,具体、直观、可感,人民群众更容易从中体会行为规范、价值判断。老百姓通过案例可以学习法律规定、明确行为规则。

父亲留下债务去世,女儿继承遗产后是否需要替父还款?丈夫出轨向第三者转账近15万元,妻子能否要求其返还?爱车遭遇高空坠物,损失谁来担?离婚后户口未迁,前妻能否分得征地补偿款?在《法院周刊》的《以案说法》栏目中,这些问题都能得到答案。

多年来,《法院周刊》始终重视典型案件的普法宣传作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身边的法治故事,着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责编:樊芳

一审:樊芳

二审:罗霞

三审:戴志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