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物主题研学创新建设“十佳案例(课程)”遴选作品展示:我在博物馆修文物

  新湖南客户端   2024-12-31 13:30:20

申报单位简介:

衡阳市博物馆成立于1973年,隶属衡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系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地方综合类博物馆。馆舍位于石鼓区明翰路28号,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为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现有馆藏文物近2万件(套),涵盖青铜、陶瓷、书画、玉器杂项、纺织品服饰等十多个类别。其中,一级文物80件(套),二级文物267件(套),三级文物2639件(套)。衡阳市博物馆是湖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衡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4年,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衡阳市博物馆长年致力于文物征集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示、学术研究,通过文物与科技、文博与艺术、文化与创意的“深入连线”,统筹做好藏品保护、历史研究、社会教育、活化利用等工作,传播湖湘历史、文化、艺术,立足使命担当,提升服务质量,延伸社会功能。以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姿态为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和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案例(课程)内容:

一、课程策划背景

一座博物馆是一所好大学,近年来的博物馆热,成为了青少年认识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博物馆中学习,可以直接拉近孩子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一段古老的历史,一场生动的讲堂,让博物馆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根据博物馆环境、藏品、展览等,综合运用解说导览、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打造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沉浸式学习模式。当文物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文化的根基便会愈加牢固。这样的体验教育,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点燃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课程内容设置

课件主题:课程以互动式教学为主,体验课程为辅,双向设置“我在博物馆修文物”沉浸式体验课程。主题从文物简要介绍到修复前后对比图,再到馆藏文物修复分解,课程详细介绍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脚踏实地,甘坐冷板凳,那些经岁月洗礼已残破、糟朽不堪的古籍、丝绸、青铜器等,在他们的妙手施治下,焕发出时代光彩。互动式教学让青少年近距离了解博物馆背后的故事,以及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匠心精神。

修复体验:“文物修复如同病人接受治疗,修复前分析检测和病害记录,好比术前检查,以便‘文物医生’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接下来,有针对性地对文物病害采取清洗、矫形、拼接、补配等‘手术治疗’。”课程导师将修复工作讲得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互动环节,现场展示翻模、补配等环节,演示妙手回春的修复技艺。修复体验的同学每人得到教辅材料一套,一一将碎片展示,粘接、补缺和描金,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将课程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独立完成破损文物的修复,深刻理解文物修复的意义。

三、课程特色及亮点

好的文物修复师比文物还稀缺。对望历史,那些有着历史痕迹的文物,每一件都写着生命和故事。覆水可收、破镜重圆,博物馆的角落里有着一群人在为其修修补补,他们用自己的信仰与变革,让千年文物再活千年,也因此找到文化传承和赓续的密码,开启一段穿越古今的特殊职业和生命体验。文物修复师,别名:古代医生,是一个专业对破损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文物修复师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知识。近年来,衡阳市博物馆积极发挥社会教育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在社会教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教育内涵,用活文物,讲好文化故事,在匠心守护和传承里,我们让每一位修复师都是文化的守护者。

四、互动形式及创新做法

1、创新体验:体验式文物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观展方式,让旁观者成为积极参与者,增加了博物馆的吸引力。

2、提升吸引力;通过互动、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可以深入理解光鲜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促进交流和知识传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无疑增加了博物馆的吸引力。

3、增加参与度:体验式课程让游客不再只是观看文物,而是成为其中的主角,参与到博物馆建设当中去。这种互动性可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博物馆的人气。

4、营销和推广:体验式教学可以成为独特的营销和推广方式。通过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等渠道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五、课程开展及实施情况

活动自11月6日上线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及社会影响,对青少年为主的客户群体产生的持续性互动,目前,每周末在本市博物馆定期开展。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