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艺风|丝与墨的对白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2 08:43:05

文|刘瀚潞

岁末,“丝丝楚吟・幽幽清音——梁绍基、沈勤双个展”在长沙美仑美术馆展出。两位极具差异性的艺术家,一位借由细腻柔韧的蚕丝,编织出一场如梦似幻的生命绮梦,一位以水墨为澄澈的灵泉,在宣纸的素绢上晕染出心灵深处的静谧之境。

远离家乡南京,在石家庄长居三十多年,沈勤被人们视为安处边缘,寻求清净空间的“隐士”画家。

沈勤和他的画作一样,是轻盈的,悠然的。

展览开幕式上,主办方邀请他致辞。沈勤从人群中走出,没有长篇累牍的介绍与表达,寥寥几句感谢,便轻轻然拂袖藏入人群。策展人吴洪亮先生笑道,他总是这样不愿多语。

我猜,这是沈勤的留白。

走进沈勤的展陈空间,满眼是纯净的,极致的白,仿佛洗净世间尘埃,仿佛与世隔绝。山水画卷和几方假山石,散漫地点缀其中,空灵而幽静。徜徉其间,尽管周遭观展人群攒动,但犹如步入深山,有薄雾缠绕,有悠悠清泉,有空谷山音。迷蒙之中,忽而见一方山水,那是沈勤的笔端世界。

他的画作,薄而清透。冷峻的山水被高度抽象了,被简化为线条和墨块的组合。墨色从深到浅自然过渡,表现出山体的形态和质感,展现了水墨独特的韵味。大量的留白,使画面显得简洁空灵,意蕴绵长。留白处与墨色,又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从园林与田园题材的水墨创作,到山水绘画创作,二十多年时间里,沈勤用水墨渲染出独属于自己的图示语言。

图片

《公路》,纸本设色,240cm×126.5cm,2021

他的《公路》系列,没有具体的草木山水,仅用彩墨的浓淡与纸产生的层次,来传达深远宏阔的意象。他的《山》系列,回到黑白语言的图式,淡云,孤峰,没有人烟,寂静而宏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在何处?沈勤将作品画在薄得不能再薄的纸上,悬于展厅的空中。人走过带起风,画作微微荡漾,恰有绕梁三日的力量。

自沈勤的“幽幽清音”而出,至梁绍基的“丝丝楚吟”,光线愈发幽暗,空气愈发沉重。神秘而深邃的黑里,观众仿若踏入一个未知的洞穴,四周隐藏着无数古老的故事,在悄声诉说。

这是梁绍基用蚕、蚕丝和思考,构建的一处时间与空间的迷宫。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春蚕吐尽一生丝”……不起眼的一只蚕,在一呼一吸间,吐出超越自己体长万余倍的丝,至柔,至韧。人们用丝造物,包裹万物,传递文明。

梁绍基隐居浙江三十多年,与蚕共生,熟悉蚕与蚕丝的特性。他将蚕和蚕丝化作自己的艺术语言,将蚕置于木、竹、金属等不同的材料与物件之上,引导蚕的行动轨迹,通过蚕的吐丝布阵,创造出自然的艺术品。

这次,梁绍基用它们写下一个“丝丝楚吟”的故事。这里有《山海经》中的“洞庭之山”,有屈原的《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甚至马王堆汉墓的痕迹……

△梁绍基,《α α 》,光导纤维,尺寸可变,2024

《α α》中,观者被引入一个幽深的通道里,一只蚕在壁上吐丝,画出一个个的8,一个个的∞,无穷、循环和永恒。梁绍基用一束荧光标记这些符号,指引观者前行,好似是生命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过程。《时间与永恒》中,坚硬、冰冷的铁刺上,曾发生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吐丝。过后,蚕的生命沉寂。一层又一层的蚕丝,包裹出宝塔的形状,蚕的灵魂与精神在此延续。《湖鉴》则是一场对古老大地的深情凝视与探索。古洞庭湖底遗址之沃泥,被铺陈在展厅,湿漉漉似古青铜镜,一场泥浴,对古今湘楚文化生态考由此展开,并从中汲取原始大地生命元气……

梁绍基,《湖鉴》,河泥、影像,尺寸可变, 2024

观展结束,作别沈勤的水墨画卷,墨色与留白之间,是他人生的自在与静谧。合上梁绍基的神秘故事,丝丝缕缕,尽诉生命的坚韧、轮回与永恒。

——————————————

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版面投稿邮箱:whbml@163.com

征集:戏剧与影视、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摄影、非遗文化等题材评论及散文。

责编:胡雪怡

一审:周月桂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