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湖湘一万年》丨一遇万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10 18:59:13

刘年兵

收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湖湘一万年》,我才发现,自己的人生足迹,竟然与万年湖湘历史文化轨迹,一次次地意外相逢,悄然而遇。我们彼此之间,竟然有着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

在《湖湘一万年》第一季共五集节目中,澧县是绝对的“主角”,境内的八十垱遗址、城头山古城遗址和鸡叫城古城遗址,以及津市市(历史上曾是澧县津市镇)境内的虎爪山遗址悉数“出境”。在第一集《稻作之源》中,八十垱遗址和城头山遗址占了近一半的时间;第四集《南疆古国》中,鸡叫城遗址也唱了“重头戏”;第三集《众城之祖》,更是几乎成了城头山的“专场演出”。

而我,就是在澧县出生,长大。16岁之前,我的脚步从未走出过澧县,甚至没到过县城。我的祖祖辈辈,也都在澧县的黄土地上耕种劳作,繁衍生息。在我曾经的记忆中,澧县就是一个远离城市繁华、远离现代文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乡土之地。直到2010年,我第一次出差去北京,办事之余,前往所住招待所附近的中华世纪坛参观。世纪坛前有一条长长的青铜甬道,上面铭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桩桩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事件。我快速扫视世纪坛青铜甬道上的编年记事。刚刚才看了几行,竟然看到关澧县城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的记载。我一下子惊住了!万万没想到,我曾经认为那么偏僻落后的家乡澧县,竟然是稻作之源、众城之祖,竟然有着如此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几年之后,得知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我特意从长沙回到澧县去参观。在遗址博物馆里,我仔细端详珍藏的出土物石器、陶器、玉器以及炭化的稻粒,仿佛闻到了先民们生活的气息,看到了他们劳作的身影。参观完博物馆,再乘坐游览车沿着护城河绕行。护城河已被改造成水清柳绿、错落有致的观光游道。从游览车上下来,宽厚的古城墙断面赫然呈现在眼前。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臂,意欲触摸那凝聚着先民血汗与智慧的古城墙,但看到城墙上挂着“历史文物,严禁触摸”的警告牌,又只好地把手收了回来,心中竟生出“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的遗憾。

在《众城之祖》一集中,虎爪山遗址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出镜”不到一分钟,其解说词也不过数十字:“常德津市虎爪山遗址,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石器。这是截至目前湖南最早的人类生活痕迹。50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旷野。” 但是,我看到这个镜头时,却是最为兴奋的。因为,我母亲就是虎爪山所在的津市窑坡乡董家村人。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经常来这里捡柴,采蘑菇。我小时候去外婆家,也必定会从山前经过。但是,我们都只把它当成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山头,甚至都不知道它有“虎爪山”这样一个名字。近些年,我才慢慢知道了它的不凡。三四年前,虎爪山也建成了遗址公园,公园前坪上立了一座古代猿人的铜制头像。在那里游览参观时,只见猿人目视前方,表情温和。我的思绪穿越时空,遐想着50万年前的虎爪山——山上是大片的森林,森林之中,山花漫山遍野,瓜果随处飘香,象群高视阔步,猿猴攀爬嬉戏。生活在这里的祖先们,制作出石球用来狩猎,刮削器用来切割动物毛皮,三棱尖状器用来挖掘红薯等食物,砍斫器用来砍取树枝、木头、 竹竿,筑造起简易的居棚。虎爪山遗址公园的马路对面,就是津市博物馆。博物馆里,几件石球、刮削器、砍斫器,静静地摆放在玻璃展柜里。除了陈列在津市博物馆的这几件,还有更多的石器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院,摆放在“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最前端。在这两个博物馆参观时,我都对这些石器注视良久,仿佛在与50万年前的祖先进行无声的对话。

第五集《青铜迷踪》,开头说的是皿方罍。1919年,商末周初的青铜重器“皿方罍”在常德石门出土,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方罍之王”。在那动荡的年代,皿方罍刚刚现世,器身便流落海外,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了近一个世纪。2014年,经过多方努力和艰难谈判,我们湖南人终于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将皿方罍器身洽购回国。2014年6月28日,皿方罍盖、身合璧仪式暨主题晚会在湖南电视台演播厅举行,并做了现场直播。非常有幸,我在现场见证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晚会上,两位歌手演唱了歌曲《回来》,他们用高亢的歌声发出穿透人心的呼唤——“回来,回来!”

《青铜迷踪》还介绍,1938年至2001年间,四羊方尊、大禾人面纹方鼎、象纹大铜铙、巨型兽面纹铜瓿等青铜重器相继在宁乡黄材镇出土。由于出土青铜重器文物数量众多,造型精美,这里被称作中国青铜器之乡。而我学校毕业后,就是分配到位于黄材的一家矿山医院工作。那时,黄材镇上仅有一条一公里来长的小街,周围都是一座座大山。来黄材不久后的一天傍晚,我与一位年龄相仿的同事站在宿舍楼顶闲聊。同事指着晚霞映照中的一座山峰告诉我:“那座山叫做转耳仑山,四羊方尊就是在那里出土的。”登上了历史教科书的四羊方尊,竟然是在黄材这么偏僻的地方的?我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2007年夏天,湖南省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国家珍藏”主题展览,展品中就有四羊方尊。这是四羊方尊阔别湖南48年后第一次回湘。那天,我在省博物馆三楼中展厅的中央位置见到四羊方尊的时候,难掩心中的激动。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细细地看着它,看着它身上的每一道花纹,看着历史的沧桑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2018年暑假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去北京旅游,第一站便是参观国家博物馆。在那里,我再次见到久违的四羊方尊,依然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我在黄材度过了十四年的时光,那里已然是我的第二故乡。2005年,我离开黄材,来到长沙工作。就在离开黄材后不久,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黄材的重大新闻报道,通过考古专家的慧眼,在黄材那片极不起眼的土地下,不仅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出土了极为精美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文物。原来,黄材竟然还是西周时期某个方国的都城,名叫炭河里,是全国为数不多、南方极为罕见、湖南唯一的西周古城遗址。2016年,黄材也建成了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炭河里青铜博物馆,我迫不及待地开车从长沙去那里参观。到达景区入口时发现,我曾经居住过的职工宿舍,竟然与景区入口紧紧相邻!进入遗址公园,漫步在有着青铜质感的圆形广场上,凝视着排列有序的墙垣废墟,遥想3000年前,这里是怎样一番热闹繁华的景象!

与四羊方尊一样出土于黄材的象纹大铜铙,是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铜铙,被誉为“铙中之王”,也是长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来长沙居住后,不止一次地前往长沙博物馆去“看望”它,就像去探望一位故交、老乡。

作为背景资料,被称作武汉城市之根的盘龙城古城遗址,也出现在《青铜迷踪》之中。恰巧,我于2023年初的时候,也来到了距离盘龙城不远的地方工作。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来到盘龙城参观。站在古城宫殿遗址前,看到这里的宫殿遗址与黄材炭河里古城宫殿遗址是那么相似,回想起自己在黄材度过的时光,不禁感慨岁月轮回,世事沧桑。

虎爪山、城头山、鸡叫城、炭河里,你们是万年湖湘历史的高地;皿方罍、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你们是万年湖湘文化的标识。真的感谢命运,让我一次次与你们相遇,与万年湖湘历史相遇。

责编:刘瀚潞

一审:刘瀚潞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