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化:擦亮绿色名片 守护绿水青山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2 11:25:54

中石化湖南石化公司持续推进绿色企业行动,从推进产业链搬迁升级转型、新技术开发应用、光伏发电站建设等方面着力,落实降碳、减污、提效、增绿等措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擦亮“绿色”湖南石化新名片,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产业链搬迁升级破解“化工围江”难题。2023年12月15日,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生产线贯通,一次开车成功,2024年5月25日实现全线开车,企业成为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

该项目是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己内酰胺绿色成套新技术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将己内酰胺产业链整体搬迁到距离长江岸线3.1公里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己内酰胺年产能由30万吨提升到60万吨,单位产品外排废水、COD(化学需氧量)、综合能耗分别可降低73%、67%、20%,为沿江重化工业破解“化工围江”“化工围城”难题,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新路径、新模式。

一年来,湖南石化持续优化新装置、新技术、新工艺,完成工程建设到生产调整的平稳过度,成功应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3项新技术,累计生产己内酰胺近53万吨、聚酰胺14万多吨。该公司作为组长单位完成的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20万吨/年环己烯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成套技术”项目2024年底顺利“出龙”。2024年12月30日,该公司参与完成的“浆态床双氧水本质安全绿色生产新技术及工业应用”成果,获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开发应用新技术创建“无废企业”。公司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实施全链条资源优化利用,持续推进“无废企业”创建,已达到中国石化集团公司B级“无废企业”标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6%。

该公司在系统内首次投用液化气脱硫醇清洁化技术项目,通过流程改造、操作优化,逐一解决生产瓶颈,在减少系统排放的同时每月可回收胺液2吨。开展油泥浮渣资源化利用,依托CFB(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掺烧,全年累计资源化利用油泥和浮渣7200余吨。实施铁路装车VOC(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扩能改造,新增1套铁路装车尾气VOC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VOC处理效率。

建设光伏发电站增添新动能。湖南石化按照中国石化部署,发挥当地日照充足的优势,大力开发光伏能源,调整用能结构,与中石化新星湖北公司合作推进实施太阳能发电项目,通过光伏发电,减少热电装置发电量和从国家电网吸电量,促推清洁生产、节能创效。

该公司计划2030年前分3个批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在15处空地设计安装6800余块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0兆瓦,预计年发电量超1.15亿千瓦时,为守护绿水青山增添新动能。目前,该公司第一批次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水务部办公楼车棚光伏发电站、储运部八号沟储运装置光伏发电站、橡胶部停车场光伏发电站均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发绿电163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300多吨。(王珊珊 彭展 李翼骏)

责编:肖静

一审:肖静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