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助我成作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2 14:18:30

文|李雪峰

我与《湖南日报》有着60多年的历史渊源,1960年10月4日《湖南日报》第3版发表了我和湘乡市文化馆干部文沛初、《湖南日报》记者陈楚汉写的题为《加强农业第一线劳力,活跃田间食堂文艺宣传》《壶天公社业余文工团回作业组生产》的文章,下面还发表了一篇署名文勉写的题为《雪里送炭,锦上添花》——评公社、大队业余文工团员回作业组生产的评论。

那时,我任湘乡市壶天公社文化馆长,为首组建了一个由25人组成的业余文工团,团员安排在公社集中营中石管理区住宿,实行农忙生产,农闲演戏,白天生产,晚上演戏的制度,做到生产、演出两不误。剧团排演了《十五贯》《木兰从军》《小姑贤》《刘海砍樵》等古装戏和《两党员》《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戏,轮流深入到全社24个管理区演出,能使社员每个月能看上一场戏。每场演出,我们还会把当地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编成花鼓表演唱,快板、三句半等形式进行宣传,为提高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节目精彩,喜闻乐见,场场爆满,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文工团员实行评工记分制,所得工分回原作业组参加分配。文工团员的积极性很高,演出效果好,经常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和公社党委的表彰。

1960年7月间,旱情严重,双抢、抗旱,严重缺乏劳动力,公社党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动员文工团员回原作业组生产的决定,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刘华杰找到我说明情况,要我协助党委做好文工团员的思想动员工作,要求团员们服从安排,安心回作业组,既积极参加劳动,又要做好业余文艺宣传工作,就这样,25名文工团员都响应党的号召,分别回到了各自的生产队。文工团长旷承绪回到崇溪大队后,积极车水抗旱,又组建了一个业余剧团,为活跃田间文艺宣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如此,我写了一篇《壶天公社业余文工团员回作业组生产》的文章,寄给《湖南日报》编辑部,报社编辑部派了记者陈楚汉和一名摄影记者,由县文化馆干部文沛初带领来到壶天公社找到我,一起深入到相关大队,生产队和文工团员进行实地采访,然后才发表了这篇文章。当时我内心感到无比高兴。

此后,写稿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是一发不可收拾。经常为报刊写稿,不时可在报上看到我的稿件,还被聘为《湖南日报》特约通讯员,经常给我寄《新闻通讯》辅导我。沈德良记者还亲自来湘乡约我去泉塘区采访,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在《湖南日报》记者和老师们的指导下,我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每当下乡工作时,我注意细心观察,发现有宣传价值的线索,我用笔记下来,回到家里,晚上就写成稿件发给报社、电台或电视台,只要我到哪里,在报上就可看到我写的文章,有人说我是“编外记者”,这也是名副其实。

1961年,全县实行机构改革,壶天公社划分为壶天、涧山、岐山3个公社,我被安排在岐山公社任党委宣传委员。我对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从不间断,经常在《资江报》发表长篇通讯。后来,湘乡由邵阳地区转为湘潭地区管辖,我仍坚持给《湘潭日报》写稿,我撰写的《扶贫将军宋文汉》,还以醒目标题登在头版头条,连续13年被评为《湘潭日报》优秀通讯员。

几十年来,我先后在《农民日报》《中国审计报》《中国老年报》《中国检察的》《中国财经报》《中国地质矿产报》《矿产开发报》《湖南科技报》《湖南农业》等报刊发表文章4000余篇,我把刊发的稿件编印成册,出版了《雪泥鸿爪》《雪峰文集》《雪峰曲艺》三本书,其写作生涯入编《中国文艺人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等辞书,有多家报刊、电视台对我作了专题报道,更为可喜的是我先后被批准加入了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了可谓的作家。

这些成绩的得来,离不开《湖南日报》记者和老师们的栽培,我现已年近九旬,我要做到生命不息,笔耕不止,把写稿当乐趣,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新时代的盛世中华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编:胡雪怡

一审:胡雪怡

二审:周月桂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