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物主题“十佳”精品研学线路遴选案例展示:追“锋”少年研学之旅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3 16:28:07

申报单位简介:

湖南雷锋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号,馆区总占地面积10.4万㎡,主要参观内容包括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雷锋故居、“与时代同行——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专题展”、“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新时代廉洁文化专题展、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等。

基本陈列《学习雷锋好榜样》,分为“平凡的人生”“伟大的精神”“永远的榜样”三个部分。陈展面积为3881㎡,共展出文物实物368件,照片359张,雷锋日记诗文61篇。开馆60多年来,雷锋馆人以“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为己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多万人次。纪念馆先后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

案例(课程)内容:

旅行,让我们感知世界,陶冶情操;研学,让我们知行合一,笃学致远。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美的课堂永远在路上。

望城,这片孕育了无数英才的热土,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故乡。在这里,雷锋精神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虽然只度过了22年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历程,但其中有18年的宝贵时光是在家乡望城度过的。他的一生,是奉献与付出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为了追寻这位平凡英雄的成长足迹,我们特别设计了一条以“追锋少年”为主题的研学线路。这条线路将通过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现场教学以及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和崇高精神。在望城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气息,无论是他曾经就读的学校,还是他帮助过的乡亲们,都留下了他无私奉献的足迹。

在这条研学线路中,孩子们将有机会亲身走进雷锋的故居,聆听那些关于雷锋的故事,感受他那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他们还可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通过这条研学线路,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孩子们走近雷锋、了解雷锋、学习雷锋,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汲取雷锋精神的养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

第一站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湖南雷锋纪念馆。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故乡湖南望城坐落着一群庄严典雅的建筑,在绿树红花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这就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雷锋纪念馆。纪念馆包含雷锋故居、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雷锋塑像广场、“向雷锋同志学习”巨型艺术墙、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等景点。湖南雷锋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更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堂。

在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内陈列着雷锋生前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大量珍贵的照片和史料,生动再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通过讲解员细致的解说,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雷锋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闻名遐迩的《雷锋日记》和雷锋事迹,感动过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也一定会深深触动了新一代学生的心弦。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雷锋故居。2011年雷锋故居被批准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雷锋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他苦难童年和家史的历史见证之地。

一堵矮墙三间房,一池清水映竹山。这里虽无崇山峻岭,却有茂林修竹,虽无流觞曲水,却有清塘映影。让我们一同走进雷锋故居,来感受它的独特、领略它的魅力吧!

雷锋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年间,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茅草土木结构,为湘南农村民居风格建筑。这里原是地主唐少求的庄屋,共有房屋12间,雷锋一家因佃种地主的田地而租住在西侧的两间半屋, 1949年长沙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将这两间半屋分给了雷锋,雷锋在这里生活了16年。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从三岁时起,雷锋就时常感受着至亲离去的痛苦,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他的祖父、父亲、哥哥、弟弟、母亲相继离世。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在贫穷与孤独中挣扎求生。雷锋故居见证了雷锋的苦难童年和成长历程。

三间狭小简陋的茅草屋、几件破损斑驳的旧家具。茅屋虽小,却见证了雷锋的成长,塑造了雷锋的品格;茅屋虽旧,却磨砺了雷锋的坚贞,成就了雷锋的伟大。

在这里,我们一起聆听雷锋的堂侄女、雷锋志愿者雷礼雅讲述《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引导孩子们感受雷锋情、接力雷锋行。

接下来,我们走进雷锋曾经就读的小学——荷叶坝完小(现长沙市雷锋学校内)。

1951年此处开始办学,校名“荷叶坝小学”。1954年增办高小班,学校更名为“荷叶坝完全小学”,1956年,雷锋(原名雷正兴)在这里毕业。作为雷锋母校,现在荷叶坝完全小学旧址是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学毕业典礼上,雷锋立志做个好农民、好工人、好战士,他的梦想由此开始,而雷锋精神也是在这里慢慢发芽。

坐在雷锋当年读书时的教室,亲身体验少年雷锋的学习成长环境。在这里,我们一起倾听雷锋的校友、雷锋志愿者侯佳蕾讲述《一种精神 三代传承》。鼓励孩子们以雷锋为榜样,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沿着雷锋的足迹,我们来到了望城区团山湖村。团山湖村是雷锋基层工作的第一站,是雷锋实现第一个人生理想,开拖拉机当新式农民的地方,这里也是雷锋文学梦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他写下了第一篇文章、第一篇诗歌、第一篇小说,这里处处都有着雷锋的故事,被誉为“雷锋精神发源地”。

正兴文苑的得名来自于雷锋同志的原名--雷正兴,这一名字直到他北上鞍钢参加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前夕才改名“雷峰”。所以,雷锋在团山湖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都是署名雷正兴。这里展示着雷锋同志在团山湖村创作的文学作品,所以这里就命名为正兴文苑。

治沩展览馆里,有雷锋投身于治沩工作,学打硪、开拖拉机的奋斗身影,聆听雷锋治理沩水时候的“战友”——李湘枚老人讲述雷锋治沩的故事;正兴文苑里,《南来的燕子啊》《茵茵》等文学作品都出自雷锋笔下,诉说着他对团山湖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最美奋斗者广场,我们共同朗诵雷锋在这里写下的第一篇日记《雷锋七问》。组织开展“变废为宝”、“独具锋心”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劳作、诵读等沉浸式体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为他们的成长注入了积极向上的动力。

团山湖村也是长沙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在这里有农事体验研学基地,基地以雷锋同志 1958 年在国营团山湖农场工作生活的经历为背景,开创“雷锋六艺”课程(礼:雷小锋成长礼;乐:雷锋之歌唱响团山湖;射:学雷锋打石硪;御:望城第一位拖拉机手;书:学习雷锋文学作品,续写雷锋日记;数:学雷锋测田面积),以“学习在田野,吃住在农家”为活动组织模式, 整合最美奋斗者广场、正兴文苑等教育实践点和宣讲阵地,结合观摩、体验、实践、分 享以及课题研究等多种学习手段,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雷锋在团山湖农场的工作生活,深入学习和了解雷锋精神,并启迪学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结合,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做新时代追“锋”少年。

重走雷锋之路,感悟人生的真谛。通过“追‘锋’少年研学之旅”,同学们不仅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学会了如何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坚信,这段精彩而难忘的研学经历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旅程中不断前行,成为新时代的小雷锋。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