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多科协作救治一名“无休止心动过速”患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3 17:11: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3日讯(通讯员  周玲莉 李栩亭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驻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心血管外科团队密切协作,联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外科手术团队,成功治愈一例病程约 30 年的右心耳起源无休止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据悉这是在省内地级市医院中率先报道由心血管内外科团队协作成功治疗此种复杂心律失常,标志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团队心电生理诊疗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患者为 59 岁女性,反复心悸 30 余年,活动时心率可达 160-180 / 分。近期患者症状明显加重,表现为持续心动过速,最快心率达到 190 / 分,同时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休息。在 得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队结对帮扶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的消息后,患者遂到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为无休止心动过速,心电图提示可能为罕见的右心耳起源房速,同时心脏彩超发现患者心脏扩大,心功能明显减退。针对复杂的病情,湘雅二医院驻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医疗队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心血管内外科MDT讨论后,为患者制订了专业优化的手术方案,即先由心内科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动过速的性质和起源,并试行射频消融,若证实为右心耳房速且尝试消融不能成功,再由心外科行右心耳切除术。

完善术前准备后, 湘雅二医院驻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执行主任 吴智鸿副主任医师带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电生理介入团队谷祥任主任及廖海林主治医师一同为患者实施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手术团队先行右心房三维电解剖重建,再通过高精密度电生理标测明确了患者为起源于右心耳腔内的无休止房速。然而,由于解剖特点的原因,手术团队数次尝试经导管射频消融却不能终止心动过速。术中邀请湘雅二医院驻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执行主任符显明副主任医师会诊讨论,决定终止射频消融手术。

心血管外科接诊后,符显明副主任医师带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尹宏建主任、陈威副主任医师为患者施行胸腔镜下微创右心耳切除术。术中可见患者右心耳呈弥漫瘤样扩张且壁十分菲薄,在夹闭切除右心耳的瞬间,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患者多年的心律失常终止并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术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驻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外科执行护士长周玲莉、李栩亭带领护理团队进行联合护理查房,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的术后康复护理方案,在医护团队的悉心照顾下,患者恢复良好,复查心脏超声心功能明显改善,日前已顺利出院。

吴智鸿副主任医师介绍,右心耳起源的房速临床上较为罕见,但危害较大,往往表现为无休止发作,易导致患者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首选射频消融术。然而,心耳却是经导管射频消融的“雷区”,总体成功率偏低,复发率较高,风险较大。因为心耳具有丰富的梳状肌且梳状肌之间的心肌十分菲薄,消融导管难以到达病灶的准确部位,极易导致心耳穿孔及心包填塞而危及生命,部分患者右心耳呈瘤样扩张,更增加了导管操作的难度与风险。对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无效的病例,外科右心耳切除是最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目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外科团队自对口帮扶以来,共开展了十余项医疗新技术,填补了张家界市域空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心血管内外科团队多次针对特定患者开展MDT诊疗,继成功开展冠脉支架植入+外科搭桥分期式“杂交”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后,此次心血管内外科再次协作成功根治了一例难治性无休止房速,标志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对复杂疑难心脏疾病的诊疗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未来将为大湘西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责编:高甜甜

一审:高甜甜

二审:田育才

三审:宁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