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3 17:17:59
湖南日报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王晶晶 彭姣君
娄底是典型的革命老区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蔡和森、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烈都生长于此。近年来,全市致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发掘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地名故事,得到广泛好评。
深耕细作 ,让红色资源“重焕生机”
为有效保护利用革命遗址旧地 ,全市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对修缮情况及资金来源加强协调管理,跟踪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落细老区项目,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质效。争取省级项目资源,强化市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加大革命旧址的修缮力度,使资源更加绚丽多彩。如梓门桥街埠头省委旧址修复及旅游开发、蔡和森蔡畅故居道路硬化、铜梁村农会旧址陈列室布展、奉家镇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基础设施建设、琅塘镇党史陈列馆建设、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修缮等等,一大批红色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
多元发力 ,使老区精神“声入人心”
深入普查 ,挖掘红色地名“富矿”。开展“保护地名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娄底地名故事征集活动,发动全市地名专家、文史学者、老区群众参与,挖掘红色地名,从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中打捞细节,经过多方考证补充完善,让在红色故事发生地守护群众、英勇就义的情节丰满起来,为红色地名注入鲜活生命力。在省、市主流媒体举办“娄底地名故事”专栏,定期推出文、图、视频并茂的红色地名故事。
截至目前 ,“娄底地名故事”专栏已发布8期,在新湖南总点击量超110万人次。制定《娄底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市县两级制定《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地名文化保护名录56条,打造了红色地名文化保护精品工程。
编纂红书 ,保护传承红色基因。相继完成娄底市本级和各县市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辑出版工作。市、县两级积极组织开展红书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网络、进图书馆活动,发挥了红书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娄底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入选全市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库,并申报全省优秀社科普及作品。
建好阵地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围绕加强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到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积极上报《爱党信党 无私奉献——在推进娄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中得到大力弘扬的老区精神论》《运用红色资源 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湖南省新化县为例》等调研成果。持续筑牢老区宣传阵地。冷水江市老促会编印的《冷水江革命老区》已出刊150期,成为全省办刊历史最久并连续出刊的县级老促会内部刊物之一。
精准施策 ,为老区发展“强筋壮骨”
用好老区项目资金。一方面合理安排使用老区转移支付资金 ,另一方面用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从生产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三方面给予支持,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生产发展,联农带农,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助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好 “地名+”文章,突出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娄底特色产业。如:新化红茶、白溪豆腐、锁石油菜基地、资氮嗦螺等等;冷水江“水云峰黄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双峰“永丰辣酱”、涟源“桥头河萝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化黄精”入选农业农村部区域公用品牌目录;“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获评“中国好故事”国际传播精品案例。
助推红色文旅发展。加大投入力度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及其他人文资源,有力促进了红色旅游发展。如:杏子铺双源村以山斗冲地下党支部陈列馆为平台,带动雷打石大山和水府庙水库旅游也发展,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双江乡新庄村依托贺国中故居,打造省市级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文化特色村、红色文化田园综合体。
“银发经济”助力振兴。举办娄底市首届银发经济消费节,设置革命老区绿色农产品展台,仅3日展览现场成交量2600余万元。
责编:邹娜妮
一审:邹娜妮
二审:肖洋桂
三审:周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