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3 17:24:0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通讯员 明桂香 李尚引 李政灿 记者 易鑫
冬日的竹坪村景美如画
“1930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 竹坪 村,发生了 竹坪阻击战 、 一 双铜筷、 带路等众多感人的历史事件 。 ” 1月3日,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竹坪村红色印迹展馆,游客们一边仔细观看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一边低声交流着对当年红军故事的感慨。
竹坪村红色印迹展馆
竹坪村,坐落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美丽村庄,由 4个自然村寨组成,209国道如同一条蜿蜒的丝带,马龙河似灵动的玉带贯村而过。这里不仅拥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弥漫着浓郁且独特的民俗风情,宛如隐匿于尘世中的世外桃源。然而,长期以来,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宣传推广有限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村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去年 5月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怀化市税务局乡村振兴驻竹坪村工作队,在湖南省文博智库专家的专业指导下,联合县转兵纪念馆红色文化研究室积极行动起来。相关专家与研究人员深入竹坪村开展全面调研,与村里老者促膝长谈,与文化传承者深度交流,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深刻内涵。以原马龙乡老政府办公驻地为基础,充分整合历史文物、史料记载与现代多媒体展示技术,成功打造出“竹坪村红色印迹展”。如今,这一展览已免费向公众开放展示,成为人们了解竹坪村红色历史,感受那段波澜壮阔岁月的重要窗口。
踏入竹坪村红色印迹展,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展柜中,一件件历经岁月洗礼的历史文物,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烽火硝烟;精心复原的场景,生动再现了当年竹坪阻击战的激烈与一双铜筷背后的温情故事,使人仿若置身其中。墙上详实的史料记载与生动的图文展板相互映衬,将那段红色历史徐徐展开,从红军的行军路线到在竹坪村的战斗事迹,从战士们与村民的鱼水情深到革命精神的传承脉络,一一清晰呈现。丰富多元的展示内容,从多个维度展现了竹坪村深厚的红色底蕴,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深切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内心不禁涌起深深的触动与敬意。
古色古香的红军街
此外,在驻村工作队推动下,竹坪村还巧妙地将村内老马龙集市进行改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军街。红军街的建筑风格保留了传统侗族元素,并融入了大量红军相关的特色装饰,古色古香的屋檐下,悬挂着一盏盏写有 “红军”字样的红灯笼,墙壁上绘着一幅幅生动的红军战斗与军民鱼水情的壁画。同时,村里还计划开设一些以红军餐为特色的餐馆,让游客品尝到当年红军战士们食用的简易而又饱含历史风味的菜肴,如红米饭、南瓜汤等。红军街的打造,进一步丰富了竹坪村的红色旅游资源,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感受和传承。
驻村工作队走访村内酿酒大户
在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下,竹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湖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致富能力提升培训班成功落地竹坪村。争取到的36万元县级农机采购项目已顺利完成,旋耕机、稻谷收割机、油菜收割脱粒一体机等设备配备齐全,将为2025年开展农机农技服务,推动集体经济增收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利用后盾单位帮扶资金,完成了竹坪罗溪桥头至老街沿河段约200米长、2.5米宽的产业道路硬化工程,还新修了200余米长、2.5米宽的竹坪团寨消防通道,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交通与安全状况。
在产业发展方面,竹坪村积极拓展种植与养殖产业。在冬种油菜 300亩的基础上,通过免费发放谷种并优先回收的方式,示范带动群众种植优质稻110余亩。此外,村里把握通道中药材产业配套政策,利用荒山发展种植钩藤50余亩,并积极配合开展石漠化治理工作,为下一步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估算,2024年竹坪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15万余元,较去年增长30%,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竹坪村成功争创怀化市 “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并代表通道侗族自治县迎接怀化市人居环境整治检查,作为双江镇唯一推荐村落申报通道县“同心美丽乡村”和怀化市“和美村庄”。工作队也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获评2023年度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获得市驻村办全市通报表扬一次,并在通道侗族自治县驻村工作业务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为竹坪村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信心。
责编:易鑫
一审:易鑫
二审:肖畅
三审:廖声田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