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人次!增长23.5%!这里“诗与远方”更出彩

  湘江早报   2025-01-06 09:50:1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4年,我们见证了湘江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到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湘江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即日起,“两会时刻·回眸2024”专栏,带您感受湘江新区蓬勃生机与活力。

2024数据扫描

◾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

◾ 月均入住千人以上的酒店数量增长23.5%;

山水洲城竞风流,风华正茂是湘江!翻开湘江新区的版图,山、水、洲、城的独特格局与城市意象,绘就了一幅动人的文旅画卷。漫步其间,步步皆景,处处成诗,这里独有的文旅魅力,引来八方游客——景点人声鼎沸,产业欣欣向荣,场馆荣誉满载,湘江新区的文旅产业如日中天,已成为中部地区一顶耀眼的“皇冠”。

那么,在这辉煌背后,湘江新区文旅产业是如何长久保持这份繁荣与活力呢?

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品牌吸引力、浓厚的生活气息、持续的创新动力,以及深度的产业融合。这五大要素,就像五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湘江新区文旅产业的“皇冠”之上,共同书写了其“长红”的传奇篇章。

底蕴:“长红”基石,文化塑“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湖南湘江新区,其文旅资源禀赋也是独具一格——岳麓书院千年文脉源远流长,橘子洲头伟人足迹历久弥新,还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红色记忆熠熠生辉……景点串联起了湘江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脉络,也为新区的文旅产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市民游客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走进岳麓书院,就仿佛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不仅见证了湖湘学派的崛起与辉煌,更培育了无数文人墨客和仁人志士。如今,它已成为湘江新区、长沙乃至湖南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学习。

还有橘子洲头,更是湘江新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作为长沙文旅乃至全国红色旅游的“顶流”,橘子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每日人流如织,天南海北的游客都要来此追寻领袖足迹,感受伟人情怀。

更有岳麓山,这座享有“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美誉的千古名山,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大山,是时至今日仍可触可摸、可感可知的湖湘文化重要载体。“如果把湖湘文化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其庞大的根系就深深地扎根在这里。”

此外,湘江新区还有着新民学会旧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肖劲光故居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这不仅展现了湘江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新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独特的旅游资源。

流量:“长红”引擎,品牌铸“魂”

流量,是文旅产业最为直观的成绩单,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旅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24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月均入住千人以上的酒店数量增长23.5%。数字背后,是湘江新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其强大流量吸引力的有力证明。

然而,流量并非凭空而来,其背后是湘江新区对文旅产业的精心布局与深耕细作——将流量转化为持久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品牌活动吸引更多流量,形成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湘江新区在文旅品牌塑造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岳麓山青年戏剧节、含浦油菜花节、后湖音乐季、大王山冰雪旅游节……一系列创意独特、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新区持续举办,深入人心,成为了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让新区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后湖音乐会持续开展、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岳麓山橘子洲景区人气持续霸榜……凭借着对流量的精准把握和对品牌的精心塑造,湘江新区文旅产业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持续繁荣与长红。无论是节假日的热闹喧嚣,还是平日的静谧美好,湘江新区总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的目光,让他们流连忘返。

科技:“长红”关键,创新赋能

对于任何产业而言,科技必然不可缺位,文旅产业也同样如此。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积极探索全域全要素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与升级。在新区,“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场景不断推陈出新,以特色“文旅大餐”拉动消费热潮,助“燃”经济持续繁荣。在日前公布的第二批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名单中,湖南湘江新区就有8个项目上榜,不断刷新着文旅品质的新高度。

行走在湘江边,两岸融入裸眼3D技术的灯光秀尽展长沙风貌,引得游人流连忘返;当夜幕降临,梅溪湖国际新城“城市岛AR星空”化身为“星空幻境”,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智慧交互体验和视觉盛宴;还有橘子洲上的红色多维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以及橘子洲·江天暮雪文化园,都以科技为媒,为市民游客带去更加沉浸、特别的游玩体验;或是足不出户,线上游览新区各大景点……科技为文旅添香增色,这一点在湘江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科技赋能在服务方面的创新也为新区文旅“长红”提供了有力支撑。大王山智慧文旅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湘江欢乐城三大主题园区“一部手机智游景区,一脸一码畅游通行”,游客只需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就能实时查看景区信息、预订服务,享受更加个性化、高效的旅游服务体验。这种科技化的服务方式,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显著提高了景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科技手段的创新和应用,湘江新区不断提升着文旅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满足了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也为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融合:产业协同,助力“长红

”独木难成林,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湘江新区文旅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力,以项目为支撑,不仅拓宽了文旅产业的边界,更推进着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2024湖南湘江新区旅游发展大会上,18个文旅项目的现场签约,涵盖了电商运营、文化传承、艺术中心建设等多个领域,如小红书电商运营中心项目、安化黑茶全国运营中心项目、洋湖国际艺术中心项目、橘子洲沙滩公园项目等,为新区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湘江新区在文旅融合的探索中,并未止步于科技项目的融合,还涉足教育领域,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兼具教育意义与旅游价值的研学旅行项目和课程——在白箬铺奇奇果园体验农作采摘,在湘江欢乐海洋学习海洋动物保护知识,在洋湖湿地公园观鸟等等,不仅让参与者在旅途中领略自然之美、文化之韵,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同时,新区还将文旅产业的触角延伸至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桐木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成功打造,就是新区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新区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更多的乡土情怀和文化底蕴。

烟火气:“长红”注解,情感添彩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湘江新区的烟火气息,也是其文旅“长红”的生动注解,同这片土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紧密相连,在热闹的夜市或是温馨的餐厅里,更渗透在繁华商圈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宁静湖畔的每一缕晚风中。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种独特的体验也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原因。

走进渔人码头,23栋经典欧式建筑与湘江两岸流动的灯光交相辉映,400多米的美食风情街上人头攒动,几十家临江店铺座无虚席。从清新的冰鲜柠檬茶,到鲜美的海鲜,从诱人的烧烤,到经典的臭豆腐和小龙虾,各种美食让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市井的烟火气与真实的生活气息交织,为人们带来最抚慰人心的美好体验。

而梅溪湖·梅澜坊街区,则是另一番景象。1公里长的街区,由18栋现代风情建筑环湖而建,成为梅溪湖畔独一无二的滨水商业地标。这里,不仅是景观休闲的绝佳之地,更是文创生活、音乐盛会、创意市集与美食娱乐的汇聚之所。

还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阳光100凤凰街、新开业不久的麓谷东塘夜市……在这里,长沙的独特韵味被生动呈现,成为每一位游客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岁月悠悠,湘江长流。”湘江新区文旅产业的“长红”之路,是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是品牌流量的持续涌动,是生活气息的浓厚渲染,也是创新驱动的不竭源泉,以及产业融合的深度探索。这五个关键词,汇聚成湘江新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磅礴洪流。

展望未来,新区将继续以开放创新的姿态,书写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让这片热土更加熠熠生辉,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黄婷婷

三审:周韬

来源:湘江早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