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为人妻 却成“母亲”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6 15:56:55

新湖南客户端1月6日讯(通讯员 唐存)在我刚担任湘乡市同升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时候,一名转校生小万走进了我的生活。

开学伊始,寄宿生活的孩子们如同活泼的小鹿,迅速融入到了这欢快的集体旋律中。从小失去母爱、坐在角落里的小万却表现出深深的孤单与不安。留意到他的不适,我拿着糖果,轻移座椅至他身旁。然而,他无动于衷。于是,我通过心理学中的注意力转移法,抬头指向天空:“咦,天上好像有一架飞机。”他的目光随之一亮,抬头仰望那片宁静的天空。虽然飞机只是虚构的幻影,但我知道,这小小的玩笑,将成为我走进他内心的钥匙。

以此为契机,我开始与他畅谈飞机构造之精妙,承诺带他去碧洲公园去看真飞机。就这样,小万渐渐平静下来,他用好奇而柔和的眼神注视着我,低声说:“老师,我喜欢和您交朋友。”此后,我几乎与他形影不离。为了他的情绪,我有时甚至带着他参加学校的教师会议。

一段时间后,为了帮助他多与同学相处,我对他说:“同学们都很喜欢你,渴望与你交朋友,可以吗?”接着,我又示意热情的班长以同龄人的身份,帮助他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

可是,一段时间后,任课老师陆续向我反映,小万近来的学习态度堪忧:课堂上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于是,我将小万唤至身旁:“小万,你是唐老师特别喜欢的孩子,我知道你的身世,很不容易。但我觉得你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王老师说你从来不写作业,有这么回事吗?”他面露羞涩,默然点头。“敢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我们能不能约定,以后不再拖拉?”“可以,我能做到!” 言罢,我与他相约,每当遇有难题,他就来我办公室,随问随答。自那以后,小万成绩有了明显进步。他后来告诉我——我是第一个如家人一样关爱他的老师,很温暖,很特别。

在三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诗歌鉴赏与创作课上,我再度感受到小万内心深处的伤痕。那时,同学们纷纷热议“我要为父亲赋诗一首,我要为母亲吟诗一曲……”唯独小万孤坐一隅,边默默拭泪,边颤抖着手,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妈妈》

​美丽的草地,

​ 妈妈躺在下面。

​天在下雨,

​我撑着小伞,

​给妈妈挡雨。

当我看到这首小诗,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调整情绪后,我蹲下身来,牵起他的小手说:“雨中为妈妈撑伞,可见你对妈妈的思念。我相信,你的妈妈同样深爱着你,她正以另一种方式伴你左右:轻风拂面,是妈妈温暖的怀抱;阳光明媚,是妈妈为你驱散阴霾;云朵随行,是妈妈轻柔的脚步……”小万闻言,眼眶泛红,凝视着我:“老师,您说的是真的吗?”“当然!母爱无处不在。”我轻抚其头。

鉴于他的特殊身世,我叮嘱班上同学及任课老师,在他面前小心提及“母亲”这类字眼。老师和同学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对他友好,关爱着他。

转眼到了六年级,在一堂“母亲节”主题活动课上,大家都在为母亲制作郁金香,我本以为他会选择置身事外,出乎意料,他竟与同学们讨论着如何让郁金香手工花更加美丽大方。他的作品完成后,同学们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面对这精美的作品,我微笑着问:“这朵精致的郁金香,准备放学后送给奶奶吗?”他却将花递至我手心,大声地对我说:“老师,虽然您还不是母亲,但在我心中,您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闻此一幕,我终于放下心来,小万已从失去母亲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化身为阳光的少年。我又一次紧紧地拥抱着他——我的孩子,终于微笑着面对生活了!对于他即将踏入的初中生活,我满怀信心,相信他一定能从容应对,积极乐观地迎接新篇章。

责编:陈宇

一审:黄磊

二审:王德和

三审:瞿德潘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