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 2025-01-06 16:22:47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海波 阮一粟 龙钰祖)在会同县连山乡大坪村,有一座小山俗名叫“五指山”。1月5日,会同县林城镇中学2202班的同学们抱着科学求真的态度,以“拨开五指山迷雾”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科普研学实践活动,用化学实验破解了石柱形成的秘密。
同学们首先到“五指山”考察,根据山体石头颜色猜测是石灰石,于是按照《化学》课本上的知识原理进行检测。先从石柱的边角敲取一点碎片,装入试管,加入少量稀盐酸,发现产生的大量的气泡,于是把气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约3分钟后石灰水变得浑浊,这些石头果然是石灰石。
同学们继续在山体周围考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山洞,根据旁边的牌子了解到该洞名为“药王洞”,传说是药王炎帝在这里捣药成仙。同学们一阵好奇,仔细观察,发现山洞石壁呈流体状扭曲,洞顶天花板是黑色,好似被火高温灼烧而成;洞里还有一条小通道直达后山,好像是烟囱。经过考察,大家猜测这是一个窑洞,曾经烧制过什么东西。
经过与当地老百姓交谈,同学们得知在离药王洞约500米处还有一个“连山洞”,但已经垮塌,传说是药王炎帝居住过的山洞。于是,同学们继续前往考察。在垮塌的山洞石壁上,同学们发现石壁上的石缝似乎被人修补过。
在建筑上常用的修补材料是石灰浆,同学们怀疑古人是不是用石灰浆修补过石缝呢?于是他们从疑似修补遗迹中敲取一点碎片,重复前面的实验,加入稀盐酸,迅速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很快就变浑浊。实验结果认为样品是纯度很高的石灰。
实验结束后,大家进行分析。认为生活在连山洞的古人遇到山洞风化漏水,困苦不堪,于是到“五指山”开采石灰石,拿到“药王洞”烧成生石灰,再把生石灰搬到连山洞,往生石灰泼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熟石灰浆,用来修补山洞石缝。古人在开采石灰石时,有些地方因纯度不高被遗弃,于是形成残留的石柱,这很可能就是“五指山”的秘密。
活动完毕,同学们通过简单的科学考察,将化学实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破解了“五指山”“药王洞”的秘密,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科普。
责编:董以良
一审:董以良
二审:刘芬
三审:黄维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