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0万人口!“海归”人才超1万!他们在这里精彩有为

周秋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1-06 17:11:12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周秋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4年,我们见证了湘江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到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湘江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即日起,“两会时刻·回眸2024”专栏,带您感受湘江新区蓬勃生机与活力。

2024数据扫描

常住人口净流入超10 ,人才总量突破100万

认定“湘江英才”2421人 新增国家“杰青”人才6人、“优青”人才17人,分别占全省新增 数67 %、89 %;

集聚海归人才1万余名成立新区侨界“双招双引”联盟,侨界特聘专家占全省65%。

“人才是我们最关键的资产,湘江新区的人才政策对我们非常有帮助。”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峰透露,因为湖南湘江新区对人才在购房、就医、子女就学等多方面的优待,企业从外地引进人才时都变得更有吸引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从奔赴北上广乃至出国招才引智,到集中发布人才需求目录;从制定出台“人才政策十条”,到全方位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从以“产业链”催生“人才链”,到以创新平台赋能人才成长……

2024年,湖南湘江新区锚定“争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核心区”目标,牢牢把握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内在逻辑,聚焦“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能级”人才平台,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汇聚澎湃力量。

锚定产业需求揽才
“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期待携手开创‘研发高地 人才新区’新局面……”2024年新区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组织重点企业赴长三角、珠三角、西安、武汉开展引才活动,举办、承办新区高层次人才欢乐元宵会、互联网岳麓峰会、海归论坛等重大活动,面向全国乃至全球揽才。而每次现场交流,人才最集中的问题是企业、产业发展情况。

万兴科技的张珍莱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产业基础为我们在新区择业提供了更多选择,还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张珍莱坦言,知晓新区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决心和实力后,她辞去了深圳的工作,返湘入职万兴科技。

新区深谙此道,坚持以产业发展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为导向引才,提升人才聚集效应。每次外出招才引智前,新区都会与企业、产业链提前沟通,尽可能引进与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层次等相适应的人才,强化人才资源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这一点,从新区发布的人才需求目录以及分产业链建立的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中,可见一斑。该目录既关注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也重点关注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招引体系。

为吸引人才加盟,新区制定出台了“人才政策十条”“湘江英才”认定及服务、海外人才奖励等一系列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人才集聚作用,拓展海外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重点引育全球顶尖人才、高端研发人才、校企科研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还成立新区侨界“双招双引”联盟,侨界特聘专家占全省65%。新区还围绕10条产业链企业人才需求,开展送岗进校、专场招聘会、沙龙交流、湘江开放日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

2024年7月,“全球研发 湘江出发”湘江科学行活动举办,36位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的创业团队以及海外青年科学家走进湘江新区。

2024年,新区新增国家“杰青”人才6人、“优青”人才17人,分别占全省新增数67%、89%;新入选市ABCD类人才304人,占全市新增数46%。长沙留学生创业园晋升全国地区贡献影响力第6位,集聚海归人才1万余名。目前,新区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

积极搭建舞台育才
人才到一个地方就业生活,待遇保障是一方面,但其更看重的是有没有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和舞台,能否持续进步。对此,新区积极搭建事业舞台育人才。

新区科创资源、平台丰富,有促进中部崛起的“希望之城”岳麓山大科城,有加快实体化运营的湘江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有蓬勃发展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2024年,新区科研平台不断提质扩容,湘江科学城19个专项规划编制全面完成,落地湖南师大科创港等项目29个;国家战略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全年新增各类研发机构328家,占全市新增数46%。

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年新增孵化器、众创空间42个。2024年新区还支持常德津市市、株洲渌口区等区县在新区设立“人才飞地”,吸引异地青年人才汇聚。

此外,世界计算·长沙智谷、中联智慧产业城、湖南三安半导体、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等一系列好项目、大项目,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舞台。新区还发挥一切优势主动对接高校,为高校科研资源就地转化提供便利的服务。目前,区内企业与100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60多所高校在新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基地,建立了移动互联网、工程机械、集成电路等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联盟20多个。

与此同时,新区坚持校企人才共育,培育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具体为加强高校毕业生联合培养与引进,联动重点高校、企业举办创业就业夏令营、人工智能训练营,打造一批研究生科研基地、人才孵化基地;建立人才研修院、企业家培训中心,举办高级总裁研修班、金牌董秘研修班等;共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校企人才双聘行动,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等落户,全区高校大学生毕业留湘率达65.5%。

2024年以来,新区常住人口净流入超10万。各类人才有舞台,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大项目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形成一道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的魅力风景。

构筑发展生态留才
走进尖山印象公租房小区,沥青路面宽阔整洁,儿童游乐设施齐全,歇脚的桌椅整齐摆放,篮球场上幼儿嬉闹热闹非凡,幼儿园、小学就在小区外,楼下银行、超市、餐饮店等生活配套应有尽有……

该小区不仅是全市的重点惠民工程,也是长沙市人才公寓。在新区,这样高标准的人才生活环境还有很多。新区精心打造了高级专家公寓、国际人才活动中心、外国人才驿站及青年人才驿站,建设国际人才服务基地、洋湖国际社区等海外人才集聚区。目前,人才综合服务大厅集成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人才广场”“人才桥”投入使用在即,高级专家公寓入住率达96%,为人才营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安家环境。

如何留住人才?新区给出的答案是构筑适宜人才发展的生态——一流的营商环境、生活的多维保障。“2024年上半年紧急引进了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正发愁其孩子就学需求时,新区说可凭借‘湘江英才卡’快速解决该问题。”三诺生物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到一周问题就解决了,免去了人才对于子女入学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2024年新区认定“湘江英才”2421人。“湘江英才”,可凭借“湘江英才卡”在新区享受包括人才就医、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及购房租房等八个方面的优质便捷服务。2024年,新区还将“湘江英才卡”八大专属服务移动端嵌入新区百事通微信小程序,接轨长沙ABCD类高层次人才数据,实现线上一站式服务。

针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生活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新区还组建“三员”服务队伍:“24小时”人才客服员、“一对一”服务专员、“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代表。今年新区发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服务代表1000余名,为新区高层次人才提供精细化服务,为人才解决问题6000多个。

总而言之,从政策辅导、项目申报、融资贷款、产业对接、技术转移等生产服务到人才落户、医疗、购房、子女入学等生活服务,只要人才想得到的,新区都能尽力服务到。

“有了这些政策的支持,我们引进人才更有底气。”都正生物相关负责人坦言,对新区关于人才的诚意感受深刻——创业审批有1天企业开办、1天工规领证、10天施工许可的“新区速度”;发展起步有人才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新区支持”;生活保障有人才公寓、人才政策等“新区服务”。

此外,2024年新区还常态化开展重点产业链人才沙龙、青年科技人才读书会、优秀单身青年交友联谊会等活动,精心为人才构建全方位的服务生态。

宏愿已展翅,人才助力正当时。

新区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蓄水池”蓄满发展“源动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湘江西岸,以奋进的姿态跑出现代化建设“新区速度”。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黄婷婷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