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轩:鲜为人知的湖南籍开国中将

    2025-01-06 17:30:38

顽强性格,让他永远保持冲锋姿态

1908年9月18日,刘金轩(原名刘发宏)出生于祁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3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养成了顽强不屈的性格。后为生活所迫的刘金轩毅然参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训练刻苦,迅速成长为副连长。然而,国民党军内部的腐败让他对红军心生向往。1930年,在国民党军围剿中央苏区的战斗中,刘金轩果断投诚红军,从此坚定了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信念。

在红军中,刘金轩历经多次战斗洗礼,军事本领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长征途中,他几次负伤,但仍冲锋在前,最终胜利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历任八路军多个职务,参与指挥了百团大战等战役,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期间,多次指挥击退敌军进攻

解放战争时期,刘金轩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黄河,参与战略进攻,解放洛宁、卢氏等县,面对国民党重兵围剿,他率部灵活机动,多次击退敌军进攻,巩固了新政权。

1948年,他参与襄樊战役,歼灭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后任陕南军区司令员兼第19军军长,奉命切断胡宗南向川北的逃路。

1949年5月,在毛泽东的电令下,他指挥部队歼灭白河敌军,打开了西进道路,为解放军进军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7月,他率部攻克多地,再次收复平利县城,并在狗脊关克服重重困难,攻占药王寨,突破胡宗南最后一道防线前的重要关卡。最终,在牛蹄岭战斗中,经过近40个小时的激战,他率部胜利占领牛蹄岭,解放了陕南地区。

和平年代,在军事教育上发光发热

新中国成立后,刘金轩历任陕西军区代司令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陆军第64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59年,他调任铁道兵副司令员,负责院校教学和部队训练,认真贯彻中央指示,提高铁道兵军事训练水平,培养专业技术骨干,高度重视铁道兵院校建设,从多方面促进院校发展。1984年,刘金轩因急性胰腺炎逝世,享年76岁,骨灰撒入湘江,与昔日战友团聚。他的传奇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萃报》3414期摘自《党史博采》

责编:罗嘉凌

一审:黄帝子

二审:苏露锋

三审:黄柏禹

我要问